对于调研报告,大家一定要遵照上级的命令,制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社会服务,我们需要学会做好调研,写好有关调研报告,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班级管理的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班级管理的调研报告篇1
根据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本人带领学生处、校团委领导,于2009年3月9日至4月25日深入到全校的16个学院,通过召开学院领导、院团委人员、班主任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学生工作调研。将各学院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分析检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此报告。
一、学生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17个学院,在校生总人数13750,少数民族学生占23%,贫困生人数占40%,员比例26%,团员比例为94%。学校的学生工作在学校委和行政领导下开展,由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学院负责实施。目前有专职辅导员24人,班主任233人。此外,学校成立学生工作督导机构,对学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帮助、指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的剧增,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校学生工作一些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也明显地暴露出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与学生需求难适应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学风建设方面
此次调研中,学院普遍反映学校学风问题突出,学生管理难度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上课出勤率低。学生日常上课的出勤监督不到位,有的任课教师考勤不严格,学生缺课现象突出,尤其毕业班、荷兰班等学生出勤率只能达到30-40%,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风考纪不严格。这是各学院在此次调研中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学院普遍认为考试前有作弊意向并有所准备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在监考纪律的把握上各学院标准不一。
(二)学生工作队伍方面
辅导员队伍。我校目前共配备了专职辅导员24人,配备状况与部1:200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我校的辅导员以学生宿舍的工作为主,他们的工作与学院、班主任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工作中的交叉融合、相互协作不够。
班主任待遇。各学院都认为班主任待遇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一是政治待遇,在学校前几年的相关文件中都强调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评定职称、外出进修等方面都享有优先政策,但在近两年并没有真正落实和体现,学院教师都希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部分学院选配班主任成为难题。二是经济待遇,目前班主任津贴是每生每学年30元,不计工作量,这是2002年就确定的标准,已多年未作调整,而现在的工作形势已有很大变化,如省外学生比较多的班级,班主任若经常电话联系家长,津贴还无法满足此项支出。班主任普遍认为工作责任大,风险大,回报少。如果把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收入待遇会大不一样,现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更多是靠奉献精神。
人员编制。学校工作重心下移,学院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如学院团委,仅工作就面向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招就处等众多部门,而目前院团委的人员配备1-4人不等,并且这部分教师基本都不是专职,他们都还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否则个人发展问题将无法解决,工作负荷量很大。
队伍培养。辅导员、班主任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完全靠本人的自学和悟性工作效果很难保证,即使是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现在的工作对象不断在变化,靠原有的经验也不能适应工作的发展。对于这支队伍的培养,还需建立长效机制。
(三)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在增强思想政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不够,思想政治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
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近两年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在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学院不了解学校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也不知道怎样做,什么时候做。此外,工作模式也有待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目前基本只限于学校层面以选修课、讲座、咨询的形式开展,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学生压力增大,仅依靠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力量和现有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激情无限的时期,如果学校组织的活动不能成为他们释放精力、压力的平台,就会出现活动外移现象,安全隐患加大。
课外科技活动。学校设立的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对促进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明显,但因项目数量及资助经费有限,学生参与面不大,资助经费也不够支持项目开展,而且因为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计入工作量,学生在联系指导教师时很困难,尤其是跨学院联系。
社会实践。学校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仅限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参与面小,而学院如果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经费数目不小,现有学生活动经费远远不够支撑,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社会实践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但都无法广泛深入地开展。
学术讲座。学术讲座的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学生工作经费不足
学院学生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目前学生工作经费是每生每学年学生活动费10元,学生单项奖金10元,临时困难补助10元,这是2002年调整的经费标准,随着近几年物价水平的上涨,经费已经很难满足工作要求,尤其是学生活动费,如学院组织一个高水平的讲座邀请专家的费用就有可能是一个学院半年的学生活动费,很多学院为了保障最基本的工作运行,只有限制学生活动的开展。
(二)学生活动场地有限
学院学生会议、活动场地。学生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场地,现在学生人数超过500-1000人的学院有5个,超过1000人的有6个,学院想组织学生开会、举办讲座找场地难度大,这是所有学院都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原有的大礼堂可容纳1200多人,使用很方便,但现在因为有部门提出是危房早已停用,另一个相对容纳人数较多的场地就是学校体育馆附馆,目前由体育学院管理维护,原则上只限于学校大型会议和活动的使用,学院学生活动的使用很难申请。
班级班会、活动场地。学校的教室因实行学分制后不再固定给班级,晚间教室经常有选修课,7号楼教室晚间基本不开放,个别教室管理员以开班会影响周围学生上晚自习为由不允许使用等问题制约了班级活动的开展。如果晚上要组织班会学生中午就得去占教室,即便如此,开一个班会辗转几个教学楼都找不到合适教室的情况依然经常发生。
(三)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加大
延长学业期学生的管理。学校实行学分制后修完学业的时间调整为六年内,自然班级在四年级毕业后会有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但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如上课、住宿、活动等都与在校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于出现管理真空现象,安全隐患突出。
毕业前期学生的管理。毕业班很多学生在第8学期都要参加各种招聘会及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