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证明,是完成一项项目的书面说明,关于调研报告,我们一定要遵循领导的要求,拟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类的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类的调研报告篇1
百年大计,为本,的国家把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此,我国的飞跃发展,突飞猛进。改革的步伐在蓬勃发展阶段。农民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70%,只有农民村人口素质有了提高,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富国强国的战略。
一、独生子女爱宠,家庭溺爱
1、由于农村的家长自身的素质还普遍偏低,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年龄偏大,加上独生子女过度的溺爱,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性格孤僻,行为习惯不良,有的整天沉迷上网,结果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小偷小摸)。
2、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在许多家长、学生中占严重的地位,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没有前途”,不如趁早上班,免得读书花费钱,所以,学生成绩好坏,无所畏。所以学生也就采取混日子的态度,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农村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联村办学有得有弊
由于生源的减少,一村一校的办学方法从九十年代末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联村办学。这样,国家可以集中财力物力改善办学条件,集中师资力量解决师资不足的困境,然而,给就读学生造成了很多不便。就我校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上学的路程达到五公里开外,交通不方便,小学生自己上学不安全,学校又没有校车,家长接送又不方便,也根本没有时间,尤其留守学生,小学生住校生活不能自理,还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
三、义务发展不均衡
上世纪举国办,集中财力办了一批学校,而是城镇学校而农村学校都靠农民集资修建的,由于资金不足,做的质量差,而且简陋,经过一、二十年的时间,校舍已坏,学校无力维修。目前国家拨的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学校一般正常开支,没有资金维修校舍,加之农村教师大多年龄偏大,政府又不补充年轻教师,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学生择校,不惜代价转到城市就读。
类的调研报告篇2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9】54号),实施农村义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牧区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牧区义务发展,促进公平发展,我市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农村牧区义务阶段学生(不含旗县政府驻地镇就读学生)为国家首批试点县。
(一)全市学校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79所,其中:小学242所,教学点155个,普通中学83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53所。现有在校生246324人,其中:小学123981人(其中教学点3697人);普通中学122061人(其中:初中75097人,高中48802人),特殊学校282人,幼儿学前13171人。
(二)国家试点旗县学校基本情况
化德县属国家贫困县,又被国家划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9所,受惠学生727人。
兴和县着手在义务阶段农村学校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早餐“蛋奶工程”。工程实施范围为20所农村中小学,32个教学点,共计3411名中小学生。
商都县共有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含教学点)32个,在校学生1652人,住宿生1083人。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义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我市于今年3月份对试点县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督查。
类的调研报告篇3
?摘要】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综上,劳动启航实践队对劳动的现状展开了调查。
?关键词】劳动学生
一、前言
劳动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二、关于劳动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的意见》,强调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意识,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