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调查报告优质6篇

时间:2023-09-10 作者:Monody 报告大全

我们都希望自己写的调查报告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帮助,在调查中,我们充分体验到调查给我们带来的收获,那么是时候需要写调查报告了,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水调查报告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水调查报告优质6篇

农村水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县的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情况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受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三人中,初中学历的2人,占总人数的66。67%;高中以上学历1人,占总人数的33。33%。在这三名农村青年中,两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二)对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其中66。67%的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能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四)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两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六)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三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薄弱

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的从业技能十分薄弱,农村基础有明显的“离农”倾向,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2、职业相对落后

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职业技术存在偏见,农村职业发展困难重重。从职业和职业培训的覆盖面来看,木兰县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思想道德效果不明显

受传统的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缺乏丰富多样的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效能。

农村水调查报告篇2

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19××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19××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三: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

...
《农村水调查报告优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