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研究者对特定所做出的有据可查的结论总结,调查报告通常用于法律、商业、学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敬老院调查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敬老院调查报告篇1
为了关注老人生活,我们针对敬老院情况做了调查,以下是对平田乡敬老院情况的调查报告
4月23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到平田乡敬老院了解了一下该院情况,为下阶段义工进行敬老活动准备资料。
平田乡敬老院于20xx年4月由平田乡政府出资重新建了一幢二层楼房,位于平田乡学校西南边不远的半山腰上的一个院落里,约有24个房间,每人一间,每间配有卫生间,安装了有线电视,另有两间平房为厨房和餐厅,一位阿婆负责买菜烧饭,院长是由平田乡政府编制人员担任。目前该院登记入住人数为18位孤寡老人,男性居多,不过也有老人不时会回自己家住住的。最早成立建成的平田乡敬老院二层楼旧址还保留在该院的角落里。
平田乡敬老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健朗,除了生病的老人外,衣服也都自己洗。岁数最大的是90多岁的老婆婆了,前些日子摔倒扭伤了手臂,耳朵也听不见,一个人躺在床上很寂寞,如果有时间真想好好陪陪她。还有位阿公全身瘫痪,终年躺在床上,无法坐立、行走,看着躺在床上的阿公,自己却无能为力,唉!老了膝下无儿女,身体健康就是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善待家中的老人,好好孝顺父母双亲,常回家看看。
因为是新建的楼房,新买的电器,所以目前还没有需要我们修理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中年院长正在自己装置电话线,有的活他都自己动手做了。每个房间里都还没有安装纱窗,夏天快到了,蚊子也要有了,乡政府应该会出资吧。^_^窗帘布也都是老人自己装上的,五花八门,有的就没有安装。奇怪,乡政府建了新楼房,怎么不统一装窗帘布呢?不用花很多钱吧?
山路弯弯,大家平时都要上班,去一次也不容易,我们有时间有能力可以不定期去看望看望老人,有几位阿公很健谈的,和我们拉家常,我们去也只能是帮老人洗洗衣服,打扫一下房间卫生,陪他们聊聊天,以后可以修理电器什么的,也给院长他们留电话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打电话来,我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这些孤寡老人的。他们不需要经济上多大的资助(有政府的关心也能丰衣足食了,如果我们有能力给予物质上的帮助那就更好),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吧,虽然他们老了,没儿没女,但还有年轻人记着他们,多去看看,他们就很高兴啊。
敬老院调查报告篇2
摘要: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句歌词吟唱出的几乎是每个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期待。中国以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被送进敬老院安享晚年。老人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爱,在敬老院的生活条件相对而言很好,但是老人也少不了孤独。每到雷锋月来临时,泛滥而至的爱心使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怕这个月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
关键词:孤寡老人 敬老院 爱心 陪伴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则是我们的理想。
敬老院总会迎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赠,泛滥而至的爱心是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活动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笔者曾在网上看见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关于奇家岭敬老院志愿者招募的宣传视频,其实老人需要的就是平时的陪伴,一些些的小礼物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久,学生们的到来总会让敬老院充满阳光,充满欢声笑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平时多去关心关心他们,在雷锋月之后的日子里让他们同样感觉到温暖,我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些老人谱写生命中最后的美好回忆。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尊老尚老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发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为寒假中孤独的老人送去一丝凉风,我们来到了株洲的一家敬老院。我们这次的目的主要是慰问敬老院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老有所乐,感受社会对老人的关怀。
二.敬老院基本状况
1.敬老院定义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苏联的养老院,收养没有法定赡养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养老院的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个人还可以按规定领取原来享受的养老金或抚恤金的一部分。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
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三.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敬老院的老人
2.方法
寒假期间,笔者曾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多次拜访敬老院,每次拜访都给老人们带去一些吃的或者小礼物。在访问期间,我们先拜访了副院长,了解到敬老院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副院长的带领之下分别拜访了各位老人。向老人询问基本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想法。回家整理资料并且上网了解更加具体的敬老院以及老人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1.老人孤独感的产生
(1)老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引起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年人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2)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来的集体.生活节奏减慢,活动天地狭小.与人的交往也相对减少。对于这一变化,许多老年人不能立即适应.在一些老年人的心理上,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同时,子女、周围邻居忙忙碌碌,而自己却无所事事,使他们感到生活上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比空虚。在这一点上,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更为严重。
(3)家庭地位的变化。在我国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负担重要角色.作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但是,现在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儿女结婚后组成小家庭,即使与儿女在一起,也常常由于两代人的代沟,使他们之间在兴趣、爱好方面大不相同.相互问共同语言也很少;此外,老年丧偶,无子女等都会造成老年心理上的孤独感。
(4)敬老院老人无子女。从古至今,中国人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没有儿女的老人来说,就只能在敬老院安度晚年,尽管敬老院不愁吃穿,但是没有子女的陪伴,没有孙子孙女在膝下嘻耍,老人们只能聚在一起聊天,没有其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