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报告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调研内容,对待调研报告,每个人一定要遵循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调研员的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调研员的调研报告篇1
农村员发展工作是一项保持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加强农村员发展工作,今年我部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农村员发展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找出农村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破解问题的对策,为今后进一步抓好农村员发展工作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
一、当前农村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十分重视农村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有效规范了农村员发展工作,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员发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从发展对象上看,存在“近亲繁殖”倾向。一些村支部书记宗族观念严重,专门发展沾亲带故的人员,对其他符合入条件的优秀青年拒之于门外。
二是从发展数量上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村支部长期不发展,甚至个别村的事业后继乏人。而有一些村支部发展员则搞“批量发展”,凡提出申请的照单全收,一年就发展新员十几名。
三是从发展质量上看,存在“良莠不齐”状况。一些村支部发展员时不讲标准或坚持标准不严,谁对自己有利就发展谁,谁给好处就发展谁,甚至把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搞迷信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发展为员,严重降低了员质量。
四是从发展程序上看,存在“暗箱操作”情况。有的村支部发展程序上走“跳棋”,规定程序没有走到,有的对预备员到期不研究转正,有的甚至搞“瞒天过海”入,通过伪造会议记录、入材料的方式发展员,在员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农村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乡镇委认识不到位,员发展工作“缺管”。一是思想不够重视。一些乡镇委没有认识到农村员发展工作的深远意义,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政绩工程,没有把员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业务指导不到位。一些乡镇委组织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平时对村级组织员发展工作指导不够。一些驻村联片干部只想把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抓好,对员发展工作不闻不问。三是责任追究难落实。虽然县委每年都跟乡镇签订建工作责任书,各乡镇也结合实际跟各村支部、驻村联片干部签订责任书,但对达不到工作目标要求的责任对象,在责任落实和追究上没有落到实处。
(二)组织负责人素质不高,员发展工作“偏轨”。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业务掌握不熟练,导致发展程序不到位。支部书记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原因,不熟悉发展员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发展员,造成员发展时程序不到位或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二是思想境界不高,民主意识不强,导致人为降低员质量。一些村支部书记对员发展心怀疑虑,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主动、也不愿意去发展员,个别支部书记宁愿被乡镇委免职,也不愿培养发展不属于“自己人”的入积极分子入。
(三)农村青年流动频繁,发展对象难选“苗子”。特别是山区农村受地域、交通等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村绝大多数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使得发展员时好“苗子”难选。同时,外出青年务工地点不固定、流动频繁等原因,给组织的考察培养增加了难度,加上本人又不主动向组织汇报思想和行踪,使得入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难上加难。
(四)员先进性不强,优秀青年入愿望“降低”。近年来,一些村支部放松对员的性,忽略员作用的发挥,使一些员的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个别员甚至出现了“拉山头”、“搞派性”等不良行为,降低了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一些优秀青年对入缺乏真正意愿。
三、做好农村员发展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有序、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责任明确的农村员发展工作机制,真正把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完善责任机制,着力强化员发展工作制度保障。
一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共同负责制。做到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委班子成员包村,村支委联系一至二名入积极分子,通过建立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研判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员发展工作网络。
二要健全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要把做好员发展工作,列入乡镇委班子及成员特别是委书记、分管组织的委副书记和委委员的目标责任制中,并作为政绩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乡镇要将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驻村联片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定档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发展员责任倒查机制,对今后发现对象存在把关不严、程序违规等问题,实行发展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实施员发展双重否决制。明确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员发展双重否决制。对一年不发展员的村,由乡镇委给予书面预警;连续两年不发展的村,由乡镇委进行黄牌警告,并对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不发展的村,对支部书记作出组织处理,并实行建考核双重否决制,既对村级组织实行否决,又对驻村干部和支部书记等个人实行否决。
四要明确组织员发展员责任制。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落实组织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明确组织员抓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县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真正实现员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落实。
(二)创新培养方式,全面激活员发展源头。充分利用在外商会、流动支部、行业协会、现代科技等载体,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员培养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全面激活员发展源头。
一是利用流动支部外围培养。各乡镇结合本地人员流动去向情况,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员临时支部,选配办事公正、有威信、有能力的员担任支部书记,为多年不发展员村物色优秀人才,在临时支部内培养成熟后再输送到原村,由原村进行发展。
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多方培养。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分别成立支部或小组,引导他们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注意从行业协会中发现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并逐步把他们吸收到的队伍中来。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跟踪培养。充分利用信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建网站等方式,对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入意向的优秀青年进行培养,并明确专人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他们在外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有意识地吸引他们向组织靠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地共产员。
(三)强化整顿治理,努力解决员发展空白点。要建立以思想为主、组织措施为辅的整顿机制,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不想发展村、家族化、派性村及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力度,努力解决员发展软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