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工作总结的及时记录,才能让职场人在工作中事半功倍,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这时候需要认真地来写工作总结了,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2022年心理健康工作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2022年心理健康工作总结篇1
开展心理健康,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小学心理健康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面就这方面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作为实施素质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
虽然我校资源条件差,但我们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迎难而上,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心理咨询室,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盘活资源,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如本学期将完成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举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设计活动、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活动课,并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与宣传。随着我校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以及校园网的逐渐完善,校园网络正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时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心理健康的绿色通道,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三、不断探索,促进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的有效整合。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理念,把心理健康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
同时,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在本学期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同时,鉴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组织教师围绕开展“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的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进行研讨、并做好了相关记录。
四、加强学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实验研究工作。
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的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大实验与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模式,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的运行机制。
小学2022年心理健康工作总结篇2
近年来,心理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本学期心理健康作为我校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在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为契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主要有:
一、开展师生面对面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并做好记录。
二、开展心育班会、心理讲座
近几年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多班主任都相应开展了心育班会,改变了以往工作总结时的方式,逐渐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心里问题为,互相探讨。
针对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学期开展了《送给六年级的话》心理健康讲座及针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怎样保持你的最佳心境》;开展了《多彩的情绪》、《调节愤怒》等两次心理健康集体活动:并开展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两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教师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试;抽取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试。
三、开设心理健康课
将心理健康课纳入教学计划。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增加学生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通过知识介绍、讨论、角色扮演、心理训练、游戏、自我测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和内化。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知识五、建立心理档案,规范日常管理。
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端倪,使老师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学生提供直接方法,从而使教师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反映的心理问题是有共同点的,有很多学生遇到的问题是相一致的,主要有:
1、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成绩落后,考试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所困扰的。
2、人际交往问题,家庭关系。由于自身的某些
原因,性格上或是没有掌握好人际交往技巧,和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要么关系冷淡,凡人不理,要么关系紧张,剑拔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没有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发生冲突或交往不当。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多的被学生们提出,认为父母不了解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