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工作以来的种种情况,我们需要做个全面的工作总结,大多数人都明白优质的工作总结,是帮助个人认识自我能力的最佳时机,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法官个人工作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法官个人工作总结篇1
慎独一辞在辞书的释义为:“儒家用语。谓在独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礼记·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四知太守”杨震一句“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铿锵有力在历史上空回荡了两千年。慎独,被历代清官贤吏奉为修身的理想境界。法官作为“法律帝国”的王公大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应该以之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和原则。
法官之慎独在于庭前,更在乎庭下,在乎脱下法袍之后的言行举止。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对于法官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因为法官同不得趋利若鹜的商人,一旦混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便很难再给他人以坦荡清白的无暇形象。失去原有的信任感,纵有得荷莲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性,也终究百口而莫辩。正因为社会对法官提出几近苛刻的要求,法官从他选择穿上法袍的那天,就应该明白,他同时也是选择了法官的生活方式,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将法律的信念植入自身的骨髓深处,时时保持慎独的操守,以维护法律的对立和威严。
慎独才可廉洁。要廉洁必须能克制欲望。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而有欲,法官也不例外,时常面临着当事人“糖衣炮弹”的考验。由于肩负司法审判权,执掌着当事人的诉讼命运,特别是在一些案情较为复杂,法律关系还不甚明晰的案件中,更所谓“生杀予夺皆在其一念之间”,权力不可谓不大。但权力却总是不自觉地受到腐败的考验,站在十字路口的法官们,如果抵挡不住诱惑,便极有可能错步一脚,踏上了腐败堕落之不归路,而挡在路前的正是由慎独的操守筑立起来的一道小小的栅栏。
落马的例子或许在法院难免出现,错误第一步的滑出,往往在于“人之常情”“盛意难却”的“小小敬意”,从而不再拘泥于小节,放弃了慎独,原则的底线一下再下,在罪恶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反思那些落马的法官若能牢记杨太守“四知”的教诲,保住慎独的操守,一如公堂之上那般刚正严谨,仅凭这一道小小的栅栏便可抵挡千军万马,船坚炮利,更何至于身败名裂落得个为世人所不齿的下场?
何法官都负载着双重角色,即制度化的社会角色和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人。前者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纵不枉。后者又赋予法官独立的利益偏好、情感禀赋和行为倾向。特别是在人情社会的中国,游韧与二者之间,法官不可不比常人多添一分慎独。面对诱惑却仍要固守清贫,着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然使命使然,只得告诫身处险境的法官们千万把面前的那道栅栏留住喽。
2023年法官个人工作总结篇2
_年,在院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警的帮助、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我积极参加了“人民法院为人民、公正司法树形象”活动,通过不断的,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使自己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宗旨;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养成了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健康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行。
二、严谨细实、勤奋努力、认真履行职责
在工作中,我追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注重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讲求工作的原则,把“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细实严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结合实际和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协调内处关系、综合各方信息,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三、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法院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法院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法院的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2023年法官个人工作总结篇3
当前,“人民法官为人民”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各地法院将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制定得更加贴近实际,充分体现了便民利民亲民的主旨,洋溢着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真挚情感。寓真情于审判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扩大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广大法官的一种共识。
我们法官要始终坚持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原则,走出法庭,深入到企业、社区和农户家里,了解社情民意,帮助基层组织和群众就地解决问题,就地化解纠纷,让法官从法律、社会层面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提高为民司法、公正司法、文明司法、规范司法、优质司法和廉洁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是司法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司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检验司法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司法取信于民具有公信力的源泉。我们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在实干中提升素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在实干中体现人生价值,要把每项审判任务、每个工作环节都做深做细,精益求精,力求把案件办得更加公正,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做我们工作的动力,把人民群众的赞誉当做我们的工作的鞭策,提醒我们工作要做得再扎实些、再细致些,让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在立、审、执的各个环节,都融入调解与协调的成分,把“调解”作为一种更高质量的审判和首选方式,把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化解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把当事人的关系裂痕修复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把当事人的利益均衡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使当事人在法官的调解中重修旧好、握手言和,实现“官了民了、案了事了”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执行难、申诉难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将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落到实处。坚持实行巡回审判制度,巡回开庭、巡回办案,注重现场调解。配置巡回审判专用车,设立人民法庭联系点,对赡养、抚养、扶养、群体性农民工案件坚持到案发地开庭,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看到庭审现场,实现审判与群众的互动,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人民法庭就在自己身边。
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要按照司法救助的条件、标准,及时为他们办理诉讼费用的减、缓、免手续,确保有诉讼请求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确保有理没有关系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确保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不因法院执行不力而使申请人的债权得不到实现。同时,对个别特困当事人实行定向帮扶、长期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