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周工作总结通用8篇

时间:2023-03-05 作者:Kris 工作总结

在职场工作中,大家对写工作总结一定不陌生吧,工作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得失进行大体概括的文字说明,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绩效周工作总结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绩效周工作总结通用8篇

绩效周工作总结篇1

为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公务人员的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组发2号)和《新平县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新发24号)文件精神,xx乡结合实际,全面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一季度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绩效考核的基本状况

(一)开展前期调研

为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20xx年8月至11月,乡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站所、村组开展调研,就考核对象、考核资料、考核方式方法进行详细调查了解,透过调研,为制定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20xx年11月底,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涉及的站所长、纪检专干、工会主席、一般职工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乡组织办,明确乡组织人事专干全权负责处理绩效考核工作的日常事务,确保了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制定考核方案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明确岗位分配和岗位职责,细化岗位指标,20xx年12月10日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绩效改革目的、好处和改革对象、改革资料。

20xx年12月15日制定了《xx乡绩效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12月15日至20日,透过召开群众会、职工大会、党政班子会、党委会等形式,充分征求意见和推荐,认真借鉴和采纳群众和职工所提的意见和推荐,最后经全体干部职工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后,自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xx乡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规定:考核范围和对象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参公管理人员(共26人),不含乡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事业单位人员暂不列入考核范围。考核资金来源为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乡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除外)在职在编。干部职工随工资发放的工作性津贴按人均500元/月纳入考核资金;考核方式为按季度考核;考核方法以百分制考核(加分另计),按岗位职责划分为公共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并结合出勤和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状况,由乡考核组负责组织考核、兑薪,考核分每分值为15元,考核分低于80分以下视为不合格,不得领取考核资金。

(四)全面组织实施

20xx年1月起,乡党委、政府按照职工透过的《xx乡绩效考核方案》,首先明确岗位及岗位职责,由职工自愿报名、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的方式来决定各自的岗位,当同一岗位出现3人以上来报名,采取竞争上岗位,对没有人报名的岗位由组织研究决定,对个别的岗位实现轮岗交流任职,全乡16个股级岗位全部调整充实了人员,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

二、20xx年一季度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状况

20xx年4月1日至5日,乡领导小组对照实施方案逐人逐条进行了检查考核,并按照考核分值计算出个人的一季度绩效工资,透过公示后报县财政局发放绩效工资,一季度共兑现绩效工资42000元,平均人均兑现1500元,最高绩效工资1700元,最低1200元,绩效工资差距不大,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很多指标的数据难于计算,扣分和加分难度都很大。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考核指标难于细化量化,个性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二是我乡在职大部分职工年龄大、文化偏低,加之空编较多,现有的人员满足不了岗位的职责要求;

三是部分职工对用扣他本人津贴来考核有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意见推荐

一是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日常监督检查;

二是全面细化、量化指标,根据指标定分值、定工资;

三是加强痕迹管理。

推荐:

一是县直部门对应乡镇的站所或业务人员,出台相关的考核资料,由乡镇直接来执行考核;

二是县委、县人民政府能拿出必须的考核奖励资金,加大奖励的力度。

绩效周工作总结篇2

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为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应当说,大多数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及成效是好的。但也确实在一些单位、一些方面和环节还存在着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有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知识欠缺,观念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了解人力资源使用状况、使职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来获得组织竞争力,不能以人为本,而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做一项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来做,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被考核者则抱着考核就是填表、评优,述职时多报喜少报忧,对缺点更是泛泛而谈、应付了事。这样做既影响了考核质量,也难以引起重视。

二是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事业单位普遍采取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年度考核。这四个方面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考核的标准具体化到部门和岗位;若拿来就用,往往会无从对照。即考核工作内容没有与本单位的目标和使命很好结合,没有具体体现单位的组织文化,考核者凭印象打分,操作的针对性不强,无法保证考核的效果,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

三是考核等级过少,方法简单化。事业单位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次,即“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绩效考核工作当中,有的单位、有的部门往往采取强制分布的办法,将四个等次按照一定的比例,硬性分配到各个部门,导致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因部门名额少受到限制,得不到绩效考核的认可,不能被评为“优秀”;而工作业绩一般的员工在名额相对较多部门往往被评为优秀。再有就是有些单位为了避免x核中出现矛盾,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特别是考评结果涉及有关人员晋升职称时,此类现象显得尤其突出。从而,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整个考核工作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四是缺乏资料积累,考核周期较长。目前多数单位考核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即一年考核一次。这样做,容易使考核者产生“近因效应”,即以被考核者最近几周或几个月的表现作为其年度考核的参照,而忽视其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的表现。这种对被考核者平时的表现不建账、资料不积累,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节,也同样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失真。

五是考核结果反馈不当,与奖惩联系不紧密。多数事业单位在考核工作结束后,很少向考核对象反馈意见,即使反馈也多是下达通知,根本谈不上考核双方进行沟通;而被考核者在完成目标任务和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失去考核的意义和作用。再有,就是考核结果与考核奖惩不能很好挂钩,也是多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而且使管理者难以摸清职工队伍的真实情况,以致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失误、管理失控,使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体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对策。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

...
《绩效周工作总结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