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工作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后,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医护人员方舱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医护人员方舱工作总结篇1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牵动所有人的心。在战“疫”一线,既有冲锋陷阵的医务工作者,也有数不清的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筑起了抵御病毒的坚实堤坝。
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与医务人员主要负责救治患者的任务不同,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相对繁琐和分散。从守路口、测体温、轮班巡逻,到逐户排查、普及防控知识、消毒杀菌……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普通志愿者、物业工作者,为阻断病毒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启示我们,要更加重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为完善社区防控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需要获得必要的授权。居委会、村委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虽然承担了一些行政职能,却并非行政执法的主体,在病疫防控、防灾救灾等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也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定。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组织是社区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但他们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配置、人员紧张等条件的制约。再加上普通社区一般不具备防灾、防疫的成熟经验和能力,这就导致社区采取的各种临时措施尽管有效,但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个别人对社区疫情防控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合法的方式授予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必要的权限,进而提升社区在紧急状态下采取必要措施的能力。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需要被进一步赋能,提高工作效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社区中的党员、志愿者、普通居民以及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充分动员起来,集中资源和力量,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也需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工具,实现对社区内与疫情相关信息的动态跟踪和管理,从而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实现“人防+技防”的双重效果。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获得相应的物资与心理保障。社区工作者每天都会接触各类人员,受到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把保证社区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优先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妥善解决好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御寒、值夜、交通等问题,免除一线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工作。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由于长期驻守一线,工作负荷较重,还要面对许多突发事件和病毒暴露风险,往往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此外,还要坚决摈弃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减负,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社区是防疫抗疫的前沿阵地,社区工作人员同样是一线工作者,理应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经历此次疫情,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功用和价值。因为疫情而激发的社区治理能力,将凝结为社会发展的有益养分,助推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医护人员方舱工作总结篇2
20__年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同志的辛苦栽培和指导帮助下,我在思想和工作上取得了很大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方针和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合格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视病人如亲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精神。
二、积极学习各项新技术、新业务。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无菌观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加班加点,树立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志,凡事以工作为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与手术医生积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三、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配合各科室做好抢救工作,工作中团结同事,积极积极,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参加工作一年来,我在科室同志们指导下刻苦学习积极积极,掌握了各科手术配合步骤如:普外、骨科、胸科、妇产科及脑外科等等,加深了自己的无菌观念和操作要求。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感慨万千,展望__年我信心百倍,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将克服__年度自身的一切不足,取长补短,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争取在新的一年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取得辉煌业绩。
医护人员方舱工作总结篇3
20xx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着“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3日,我接到院党委命令,即将前往四平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声召唤,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战疫经历。
从接到集结命令到进驻方舱,只有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我和战友们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消杀和防护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习新版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尽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在物资采购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紧急集结的电话,令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各自家中前往驻地。在去往驻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即将远行的女儿。大脑定格在出门前女儿含泪的告别和久久不放的拥抱。但时间紧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为我背负的是院领导的信任和妇婴医院的荣誉。
4月8日凌晨,我们再次从驻地奔赴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长春市宽城区的276位新冠确诊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的力量,面对肆虐而来、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会胆怯、恐慌和无措。当看到患者提着简单的背包,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有序的进入病区,面对着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容不得我迟疑,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位医生要接诊近五十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联络方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湿透了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结束舱内工作,进入清洁区后,我们需要尽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病历,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让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接下来的几天,面对物资、药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剧增,最高时达到1200人,同时我们还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种情绪,一切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这里的每个医生都经历过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2小时;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疗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及时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跟进治疗措施,积极沟通、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我们的职责。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眼红肿,随后眼周围出现皮疹、水泡、破溃,患者情绪急躁焦虑。我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立即联系主任、专家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快速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