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市学前工作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市学前工作总结篇1
为促进学前事业的科学发展,充分做好《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高度重视和支持学前的浓厚氛围,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园结合本次宣传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的开展了学前宣传活动。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幼儿园制订了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各项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园长为组长的学前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工作。
1、宣传的内容主要有:宣传学前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宣传学前管理制度,促进规范办园。重点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关于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相关规定,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家长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集中组织全园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学好《指南》、用好《指南》,学会把《指南》的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为。
2、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条幅和醒目标语、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互动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科学规范,确保了宣传的实效性。
二、开展活动:
1、向家长发放了宣传资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让家长对《指南》有所了解,了解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初步感知学《指南》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通过家长座谈会、宣传栏等方式,营造宣传月氛围,同时向家长介绍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和幼儿园科学办园理念,让家长对《指南》有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树立了科学育儿的'观念,为更好地孩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开展“爱工作、爱孩子”演讲比赛,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4、为使家长的育儿观念更为科学,也为能让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以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我园结合指南内容中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原则与目标,开展了以“谢谢你,我的好妈妈”为的半日感恩亲子活动。让家长发现孩子的点滴成长,以期家园携手共同努力,给孩子打造一个“慢成长,满成长”(即“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带着满满的幸福快乐成长”)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发展自信和自尊。
5、推广防溺安全知识。目前已进入夏季,是溺水等安全事件的高发期。为增强师幼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我园在安全活动期间,通过观看防溺水安全片、讲故事、传授自防自救小常识等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了防溺水安全,并由此下发给家长“夏季安全小常识”的温馨提示,深化防溺水安全,使孩子掌握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监管意识。
6、开展庆六一汇演活动
为了让孩子过一个愉快难忘的节日,让家长看到幼儿各方面整体素质的提高,于5月31日举办了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全园200余名幼儿登台亮相,载歌载舞,表演了舞蹈、亲子秀、舞台剧、时装秀等形式多样的节目,既向家长展现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家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7、举办了“幼小衔接——做快乐的小学生”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走过大大的操场、高高的台阶、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看到整齐的课桌、安静的课堂等等,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走进教室听小学生上课、观看哥哥姐姐做练习题。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自体验,想做小学生的欲望也愈加强烈,家长们则对孩子的入小学的准备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为顺利过渡小学做好铺垫。
幼儿园通过以上活动形式,面向老师和家长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有违幼儿健康成长的行为。
通过学习,教师和家长们都从不同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收获。教师们已初步掌握了在实施《指南》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情况,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也让家长了解了学前发展状况、未来,家长和老师携手,孩子快乐成长!
市学前工作总结篇2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为了能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我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生、亲近、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只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只要你真心地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一定能好孩子们”。为了能很快地了解学生,亲近学生,我积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同时通过其他教师及家长,尽快了解本班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等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长期接触中,我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比较有个性,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很多学生好讲好动,行为习惯不太好。上课时乱喊乱叫,自我约束能力差,班干部也缺乏威信,不能很好的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在卫生、自习等方面也缺乏自觉性。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懒惰,缺乏耐心,学习上没有上进心,经常有不交作业、不写作业现象。
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没有急于采取措施,而是本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活上、学习上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样,学生就敢于和我接近了,愿意听我的话,接受我的批评、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生中不交作业等不良现象大有改观。
二、加强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思想认识的加强上来落实。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第一、行为规范,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里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说脏话、不按时完
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等不好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学期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所以,开学来,通过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学生团结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