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Surplus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5篇

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篇1

xx年以来,县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人力社保职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创业富村帮助农民增收创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就业惠村行动,借力三大平台促进就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发挥基层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基层平台人员业务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托底帮扶机制建设,积极开发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发便民服务、治安、保洁、治水、保绿等村级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

(二)开展创业富村行动,实施“雁归”返乡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到农村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地,加快创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服务活动。

(三)开展工匠兴村行动,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乡土人才”培训培育机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多元化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乡村振兴的创业培训项目和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培训“百千万”计划,充分发挥培训带动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挖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乡村工匠”,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开展社保安民行动,积极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简化参保手续。加强困难群体信息数据共享和比对工作,精确掌握本地区符合参保条件、应代缴的困难群体人数和人员名单,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征缴政策落实到位、到人,免除特困人员跑腿的麻烦。规范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农民工工伤待遇。进一步精简流程,统一办理参保和缴费登记手续。

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篇2

一、强化经费保障和资金监管,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统筹安排,切实加大县级投入。20××年县级扶贫资金投入达到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超过了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的预算增幅,确保了扶贫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整合,集中资源合力攻坚。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年共整合涉农资金9623万元,做到了因需而整。资金整合规模和整合率为沧州名列前茅;三是投入资金支持驻村帮扶工作,每个村帮扶经费8万元,全部授权支付到扶贫办。三是标本兼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认真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上级要求,纳入财政管理的扶贫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除国家明确规定外,原则上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扶贫资金支付到个人的,由业务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严禁以现金形式发放。强化扶贫资金管控。加强全过程监控,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建立财政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作用,确保资金全程规范运行。

二、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

成立了我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政府文件印发。主要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为目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涉农资金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南皮提供有力支撑。

三、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扩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试点范围,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全面落实上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积极推进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力保障。

四、加大各类补贴投入力度。

    继续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深松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三员补贴拨付发放工作,力争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与发展成果。同时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三区同建等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提高资金绩效。

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篇3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xx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

...
《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