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可以通过写作、讨论或口头表达来完成,优秀的个人总结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后写出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调研个人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调研个人总结篇1
xx年1月我做了个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活动,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1)课题申请
既然打算做社会实践,那么课题申请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学校是不给你资金的。学校的钱是难“骗”到的。
课题最好是挑你自己最熟悉的来做,不然做到以后是很累的。确定了课题以后就得开始找你的队友咯,我们学校的规矩是只能找相同院系的,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飞信群发,广发英雄帖,总有人会上门的。。。找齐人才了后呢,就开始着手准备写申请了。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在百度上找了一些别人写的申请来参考,主要是看看人家的申请是怎么写的。
总得来说申请包括:第一,课题相关现状。第二,选着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课题的研究视角、目的和重要观点。第四,本课题国内外相关成果。第五,调研的方法与途径。第六,小组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就是给学校吹牛,说你们小组很厉害~)。
你要写一个课题申请就得先了解这个课题的现状,那么相关资料的查阅就显的很重要。在资查阅方面,我个人感觉在普维,万方等专业期刊数据库查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只有在这些数据库中你才能找到专业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很有说服力的。直接通过百度等搜索到的资料最好只作为一般性的参考。
最后是我个人的小经验,你还可以去对课题做一个前期的调研,问一下你的调查对象面临什么具体问题。这样不但对调研视角和思路的搭建很有帮助,还能向学校方面表达出你很积极去做这个调研的心态,这样能在调研申请批复的时候会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整个申请写下来就4000字左右,不要太多了。
2)调研
当你的课题得到学校批复了以后,你就得着手准备调研了。
调查问卷表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它决定着你整个调研活动的成败。如果你的调查问卷表没做好,那么在整个调研结束后你是没法去弥补的。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数据的,那么你就得把很多问题都考虑清楚。我觉得你最好去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指导老师都是有经验的,他肯定能给你很多很好的建议。
然后是出门调研,在这我觉得大家要注意安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组队出门,万一出了什么事有个照应,毕竟社会上的坏人是大大的有滴~
第一步,说明你的来历,该低头哈腰就去做,着别人白眼和讥讽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要坚持,俗话说的好,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我做调研的时候有次坐了40分钟的车、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等负责人又花1个小时,得到别人的答复是:我们不接受你们的调研,你快出去。。。
第二步,和你的调研对象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你自己心中要有底,把你自己想知道的资料套出来,并且让他填好你精心准备的调研问卷表。还有,在交流的时候你要给别人留余地,不要总是你自己问。你可以给别人抛出一个范围很大的问题,看看他的想法和思路。很有可能,他就有一个你完全没想到的东西。
第三步,是整理你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想象你采集到的数据肯定是很繁杂的,你的使用excel等的东西把数据统计出来,以背你做报告的时候引用或制图表。当然还有专业的统计软件和统计学上的知识,因为我才大一,什么也没学过,就跳过了。。。。虽然我觉得肯定是要使用的。
3)写报告
材料有了,最后就剩这个万恶的报告了。写报告最好是由一个人主笔,比如我自己的调研报告就是我写的,因
为每个人的笔风是不一样的,几个人来写的话就会感觉牛头不对马嘴。在这里我引用下别人写的格式要求,很好的。
这位大哥写的很全,我补充一点,写完以后主动寻求指导老师帮你修改。一份报告的完成都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要有心理准备。
恩,好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社会实践是个很锻炼人的东西,虽然我都快干的吐血了,但是到最后来写写经验总结还是件很爽的事情。牢记:只有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回报。
2023年调研个人总结篇2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