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用于分享和学习,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年度校本工作总结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年度校本工作总结篇1
20xx年我有机会参加了多次的教师培训,这些培训课程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今年的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中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这次课程改革从研究先进国家的基础教育经验出发,提出了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是一个着眼于21世纪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全面提初国民素质、强国富民的战略大计。
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要求把课程标准、课程体制、课程内容、教材、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改革,全面的落实到全国初中校园和课堂,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全国初中生的学习方式。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一代人乃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只靠行政命令、下达计划、布置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更要靠广大教师的热情投入和不懈的努力,还要靠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作为身临这场课程改革一线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二、培训中的粗浅思考
建设专业化素养优良的语文教师队伍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学校,而这个主战场的前沿在课堂。因此,投身于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专家、教授、学者和一线教师敏锐的观察和意识到课堂是学校中最小的细胞,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但正是这个细胞和单位承载着新课程的所有希望。因此,“关注课堂,走进课改”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重识课堂,透视课堂,研究课堂,变革课堂”是关注课堂的.基本方法。决定课堂命运的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当前最大的难题,既不可能全面引进,也不可能全面更换,只能从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经培训、学习、交流、提初后演化而来。
首先,通过远程网络培训使广大一线教师认清初中课程改革的形势
使每一位教师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树立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姿态,积极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之中,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习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交流、创新和提初。
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的学校学术氛围;倡导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立志成为教育教学的学术专家。
只有教师树立了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才能在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的的环境中,抛弃功利思想,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业务,完成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道路。
第三,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
大力开展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组织的专业学术研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思想上的交流不同于物与物的交换,两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交流的结果,将使每个人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思想。
重点培养自己的名师,使他们经常走出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取经回来带动一片。同时,把外校的名师请进来,传经送宝,举办专题讲座,全员培训本校教师。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这次网络远程培训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在线交流、经典剖析、名家点评,让我们真正对新课程改革有了较深的认识,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网络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不但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信息大平台,更为顺利实施初中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这一便利的条件,开展范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教师自己还要树雄心。要有争当名师的雄心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多年来,本人潜心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其研究,认真研读《语文通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探讨》、《中学语文》等刊物。
从我的经历中,我得出的结论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初主要靠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
年度校本工作总结篇2
一、常规工作
1、规范管理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管理规范:①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②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③有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并配专人负责;④教研组备课组健全;⑤有相应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⑥有学期校本培训计划和总结;⑦学时登记及时全面。
2、任务完成
①落实“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的活动要求。②学校开展学习《浙江省高考“7选3”改革实施细则》和学校“7选3”走班方案的培训。③开展微课培训和校级微课作品比赛。④本学期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龄不满3年的教师听评课不少于25节。⑤各学科备课组都组织了一次期中考试试卷评价研究。⑥学校组织教师每人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本学期我校教师共144人,共交144篇有关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⑦开展五次主题教研活动。⑧本学期我校各学科组织集体备课活动8次。⑨本学期新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微课题研究。
二、特色工作
1、打造特色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开设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上调整思路为“平稳开发、成长提升、深化特色”,具体做法是在坚持培育“人文素养”、“阳光体艺”、“生态园艺”等5大特色课程群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人文”课程群,今年新创立了文史哲和绿色能源社团,目前课程已经初见成效,有两项学生研究成果获__市研究性学习一等奖,师生合作的论文《燃气灶余热发电的制作研究》即将发表于国家级刊物《物理教师》20__年第一期,使选修课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必修课的学习。《绿色能源发电》项目被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批准为创新实验室,获资助费30万。切实提升了“艺文”特色品牌的内涵。
本学期新增市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课程共计171门,第三次修订了《校本课程纲要》,编印校本教材44门。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省级精品课程18门,市级精品课程16门,课程质量处于省领先水平。
在实行“组合为主、限选为辅、蹭课弥补”的“7选3”走班方案的基础上,启用新的基于“增量”的“四要素”动态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四要素”包括:均分、均差、合格率、优秀率,全面有效评价走班后的教学质量,力争实现有效走班。
2、推进课堂变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组织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一组一特色”课堂变革工作,基础段共开设相关主题研究的公开课299节,努力使课堂变革走进常态教学。同时,尽量使教研活动能接地气。比如,针对7选3后政治学科从原来的3个班级骤然增加到7个班级,专门进行为期一个多月听课调研,一起商讨应对办法,解决面临的师资和教学困难。
3、实行课业优化,提升教师作业编写和设计能力
作业方面我们一直努力实现减负增效,做到同步教学分层作业,坚持一月一查一反馈,各备课组继续实行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完善发展、滚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