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销售年度总结6篇

时间:2025-07-06 作者:Monody 工作总结

年度总结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影响集体的整体表现,值得每个人重视,通过年度总结,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以弥补在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酒水销售年度总结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酒水销售年度总结6篇

酒水销售年度总结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生活品质,休闲和娱乐将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而作为休闲、娱乐重要载体的酒吧是现代人最青睐的场所。

本学期我担任了《酒水管理与酒吧经营》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记酒水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酒水服务的操作技能,能够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让同学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更大的发展。

由于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所以花了较大的精力去搜集资料,备课。酒水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是枯燥的,但是我尽量将这些枯燥的酒水知识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如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以弥补课堂有限的知识。通过做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一些大型卖场对酒水进行调研,巩固课堂知识。

本课程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充分运用了实训室设施设备。本课程总共30课时,共用了实训室的课时占到了1/3。实训室拥有多种品牌的酒水和酒具,为完成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保障。同学们既熟练掌握了各种酒水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技能。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门课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系部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出,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这门课的价值。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酒吧工作和各类酒水服务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只有去花精力,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门课的教学,让学生收益。

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是客观因素,如实训室的酒水品种还不够丰富,现有酒水和酒具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今后还需要求学院加大对专业实训室的投资。也有一些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对酒水知识的研究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加充实课堂的教学。

酒水销售年度总结篇2

在过去的20xx年,我所专注的酒水行业,因为受到国家宏观环境的影响,结束了连续十年的高成长,进入产业下行的周期,同时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传统的电商和移动互联业态20xx年在酒水行业也有多姿多彩的表现,让人从学理深处来思考、感悟企业成长背后的深层法则。作为一名行业专家,经历了行业周期起伏的波动以及新业态的冲击体验,我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和更加有力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一个产业变迁背后的逻辑,同时从历史唯物主义和未来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了企业持续成长的本质规律和动力之源。现作分享如下:

第一、拓展无限辽阔的视野,跳出产业看产业,找到产业兴衰背后的逻辑主线。

白酒产业过往的高增长吸引了众多的社会资源涌进,从外行业的经销商到业外资本再到联想、中信、哇哈哈等深具实力的产业投资者,这些涌进者都是受到白酒产业高增长的影响,受到茅台、五粮液持续涨价带来产业好周期的诱惑,而时至20xx年,白酒产业似乎进入了艰难的产业调整期,行业前景被看衰之声笼罩。我们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时往往会告诉企业“要进入战略实施状态,而战略是利用未来的趋势去赢”,这个告知向我们自己提出一个严肃的命题,即咨询师如何提升对外部趋势研判的能力?是研究产业的前世今生并依此预知未来还是另辟蹊径、跳出产业看产业?这不仅事关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往往是在不知不就间引领一个企业走向辉煌抑或是毁灭。下面以白酒产业为例,来展示如何以辽阔的视野对产业趋势进行更加精准的判断。

20xx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家经济转型,是从国退民进转向向国进民退的结构翻新,于是,白酒行业进入了这样的“黄金十年”:20xx年白酒的产量311万吨,销售收入不足500亿,而八年后的20xx年白酒产量是1153万吨,接近04年产量的4倍,销售收入超过4400亿。如果将时间段回切到朱镕基任总理的98年—xx年期间,会发现:白酒产量从98年的700多万吨降到xx年的300多万吨,飞天茅台的价格从98年的320元/瓶降到200元/瓶,经过艰难回升到了xx年上升到300元/瓶。国进民退期间飞天茅台的价格从05年的310元/瓶上升到10年的1000多元/瓶,xx年年底甚至突破了20xx元/瓶。

上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白酒产业的兴衰对照是为了展示影响产业兴衰的一条暗线是“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当我们用人均gdp、社会零售总额来衡量白酒行业消费购买力并依此解释行业黄金大势的时候,行业的兴衰走势已经远远背离了这个价值判断的坐标轨迹,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到、认识到中国白酒甚至众多奢侈品的消费并不是民间富有后水到渠成的消费结果,而是中国“政商二元、体制内外”两个海平面导致寻租经济下的消费必然,我们就会发现每每政府权力集中、资源向央企和国企集中的经济政策时,“体制内国有”和“体制外民营”的位势差就会拉大,寻租空间就会放大,寻租交易和权贵消费就会兴起,高端奢侈品就会旺销,因为这种消费的特征是“购消分离”——购买者和消费者不是一个人,所以市场对交易中商品的价格并不敏感;反过来当政府放权、资源配置从权利审批导向转变为市场规律导向的时候,体制内外的位势差就会减少,寻租空间就会降低,奢侈品的消费就会受到抑制。中国高端奢侈品消费的逻辑就在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周期中往复摇摆。以至于有经验的茅台、五粮液经销商都知道“要用十年的周期来赚钱”。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发出的当天就做出判断:中国白酒的冬天来了,三中全会释放出改革能力和改革方向的信号,让人判断出中国又迎来了建国以来第七次国进民进的经济改革大潮,中国奢侈品和白酒的消费将会迎来较长消费下行周期。我做出判断的依据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逻辑和方向。

上述对白酒产业规律的描述,揭示了白酒产业演变趋势需要从产业之外的经济、政治的角度来表达,前者是果,后者是因,沿着这条分析线条我们会继续追问: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健康增长?中国政改将走向何方?政经改革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在这里“政经”变“果”,“因”又需要持续拓展视野来寻找。吴晓波在13年的新作《中国经济历代改革得失》一书中写道:

公元前2到3世纪,东方大汉与西方罗马并列双峰,公元184年,随着罗马帝国的分崩瓦解,东西方历史突然开始大分流:公元589年以后,东方就没有再长期分裂过,而欧洲就没再也没有统一过。魏斐德说“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大一统国家的成功崛起最终终结了乱世,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一代人对于大一统国家自然是无比向往、感激涕零”。然而任何选择都有代价,统一也不例外。统一背后有产生三个怪物:集权、独裁、专制。

盛世规律下,历朝历代的经济治理还有“先开放、后闭关”的规律,往往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就开放,朝代更迭,轴心不变,循环往复,无休无止。我们至今并没有发现伟大的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持续走向未来的明确道路,我们只是在历史的闭环中往复循环。

上述的观点也许是吴晓波的一家之言,但是他向我们展示了“政经演变”背后的“前前因”——中国文化,在“中国统一的为政理念文化”牵引下,中国历代经济政策都反复纠缠在“集权、放权”之间,很多历史上的悲喜剧和伟大人物围绕这样的主线登场、退场,那么中国文化背后的形成逻辑和影响层级

...
《酒水销售年度总结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