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活动总结是获取反馈的重要途径,帮助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活动总结让我们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生心理活动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生心理活动总结篇1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效果,也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生心理活动总结篇2
小学心理健康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针对我校师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下面将我校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的情况做一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作为实施素质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
我校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心理咨询室,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盘活资源,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1)集体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健康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班级集体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辅导模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
(2)心理健康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心理健康不能仅限于学校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我们全面分析了学校的网络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因素,觉得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以家庭指导为链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践研究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素质得到横向发展。
(3)心理健康与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理念,把心理健康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同时,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学校的空间、时间、财力、物力和师资,几乎都被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所占有,特别是为应试所占有。因此,要理顺心理辅导和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要转变观念,真正使学校应试转轨到素质中来。
三、不断探索,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技能
(1)以行政管理人员为先导。学校校长和中层领导人员,是一所学校的头脑,决定着学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没有他们的重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以德育处为指导中心,全面落实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实。
(2)让班主任老师着力跟进。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的业务骨干,他们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