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动总结可以为活动的后续工作提供经验积累,活动总结是一种有目的的回顾,旨在收集、分析和应用在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活动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活动总结篇1
在范校长的引领下,在组长墨艳丽的组织下,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老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教研学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下面把自己的收获和反思进行总结。
一、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更注重内容的研究,注重老师们深入的反思。
与以往的教研注重形式相比,本学期的教研更注重对内容的研究,参与教研的老师们虽然都有教学经验,但是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深入,研究的不够透彻,看问题看到表面的比较多,所以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针对老师们存在的这个问题,范校长从理论层面给出我们精彩的讲解,四十分钟的教研活动,不一会就结束了,总有一种学不够,听不够的感觉。每次教研结束,我们都会把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记录下来,正是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才更有数学的味道。
二、对新课标深入的学习和领悟。
范校长参加国培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的时间再次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课标的部分内容,通过范校长的通俗的讲解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深入的领悟了新课标后,我们的数学课堂大比武活动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有更多的元素融入了新课标的东西,这就是老师们的收获,这就是老师们的领悟。
三、1+4+1模式数学课堂的探究初步成型。
新学期初,范校长就给各教研组布置探索适合渤海小学特色的课堂,总是有人敢于创新,总是有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个人就是教研组组长墨艳丽老师,墨艳丽老师肯钻研,工作认真负责,她在学期初就率先在她所任教的三年级进行数学课堂的模式的探究,她实行的学生前置学习性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小组自学的模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墨艳丽老师的前置性学习研究做的很成熟,很能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沿着墨艳丽老师踏出的脚印,在1月份,我们在数学教研中根据老师们的课堂应用,初步总结出数学课堂模式为1+4+1模式,然后老师们利用这个模式,集体备课、磨课上了相同课题的课,我们低年级的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7加几,6加几的课,通过沿用新的模式的课堂,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学生真的很棒,其实我们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小老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武装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孩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逐步认知、逐步发展的过程。新的课堂模式真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也真心的希望在新的学期,我们的新的数学课堂模式带给孩子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数学课堂不是老师的,我们应该把它还给我们的孩子们。这是因为我们教研组有范校长,墨老师这样的真干、实干的领导人,我们的教研工作才让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收获。
小学数学活动总结篇2
半年来,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每一次主题活动,活动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或听课记录。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感想:
实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展开,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专业修养的提升,更是促我成长的催进剂。让我在与同伴的研讨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聆听别人课堂教学的同时收获着自己的课堂,收获着应对棘手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收获着太多太多的真知灼见。
当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每次课堂教学后,我们都进行评课研讨。在研讨中,每位教师都能够从细微处发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研中,老师们提出了练习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练习题量的多少,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课件的使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技巧性……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大家的言论中被提炼出来,使我们畅所欲言的时都能吸收他人的提问关键处,使我们听课、评课的水平再上一个高度。
研究课作为我们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将不断促进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精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我愿意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能让我有尽快成长、提高的机会。
人无完人,但身为人师,我需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反思半年来的工作,自己感觉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难免还有缺陷,例如,期望值过高,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个别后进生的。态度有时比较急躁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而努力。
努力的方向: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关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从容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课堂之外,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在一学期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之处:如何使教研活动中所体现的问题落到实处,即从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层次提升到解决这类型问题的层面,同时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何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价等问题。
一、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
先进的新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更重要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创造者。因此,要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的更高的提升。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主体。因此,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每单周进行一次以校辅导,双周以组辅导的培训学习活动。有专人讲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从而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和发展,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体现课改的新理念;同时,每位教师都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小结,交流心得感受,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2、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突出教学观念,方法要有新的转变。我们着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切实抓好教材研究分析工作。尤其对实验年级的教材认真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组织各任课老师也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学习,对教材要有选择、加工的能力。这样,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切磋、学习、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形成教育的合力。
3、重视课改教研活动。在加强理论学习中,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组织开展了教学案例分析工作,着重分析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每月一次及时总结、交流。按照认知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