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质量的工作计划是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用心写好一份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都能顺利展开,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劳动办工作计划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劳动办工作计划篇1
劳动工作历来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是全面贯彻的方针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各级政府及各级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下发了很多指导性的文件。我校在人力物力及其它诸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学年,遵照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研究,特制定我校劳动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小组的力量。
根据学校领导干部人员的调整,对学校劳动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校长任组长,后勤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办公室主任,后勤副主任、政体处主任、团委书记。领导小组在学期之初要研究学校的劳动工作,制定劳动工作计划。学期中要认真地对工作中的具体事项进行检查,进行落实。期末要对学校的已有工作进行总结,做出成绩的个人及处室学校要进行表彰。
二、强化劳动思想
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加强思想是促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大力度加强学生的劳动思想,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几方面的结合,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家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
1、在平时的各科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根椐所教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劳动,向学生灌输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劳动观念。
2、学校利用班会、宣传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加强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号召学生热爱劳动,投入劳动,以此促进个人的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发展。
3、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本等方式,督促调查家庭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情况。
4、对具体劳动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教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
三、校内外劳动
1、政体处负责组织校园卫生的清理和打扫。每个班级要按学校所划定清洁区坚持每天四扫四洒。在规定时间打扫好班级及清洁区卫生。政体处及学生会负责检查和公布检查的结果。
2、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全校大扫除。班级认真彻底打扫班级及清洁区卫生。值周班级派人协助学校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处工作人员打扫任务比较繁重的学校卫生区域。学校检查结果将作为班级卫生红旗评比和期末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3、组织好假期间的校园卫生打扫工作。并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
4、组织好校外劳动。
①根椐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随时完成下达的校外劳动任务。
②每月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分年级参加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政体处、团委要注意与办公室协调,安排好滨河公园护绿、绿城广场、大学路、桃源路、郑大市场保洁及社区宣传,街头交通岗等活动。
③利用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高二年级每年组织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无论是到实践基地宋砦村还是陈砦村等处,都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
5、劳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园特殊场所如宿舍、食堂及厕所等处的卫生打扫工作。
四、上好劳技课
劳动技术课是传授学生劳动知识并掌握劳动技能的重要环节,所以不能等闲视之。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学校后勤全力配合,保证物资供应到位。学校劳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安排劳技课各项工作事项。各年级要根据学生实际课程要求进行劳技课的实践活动。无论烹饪还是摄影、花木栽培等劳动技术,都要注意实践性,教务处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
五、家庭劳动
中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劳动及家庭劳动也是学校学生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注意家校结合。并利用调查表、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表等机会检查学生的家庭劳动及家庭劳动情况。这些情况要和学生评先等结合起来,显现其重要价值让学生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劳动办工作计划篇2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小学劳动与技术是基础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学校劳动与技术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重点
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分为三个阶段:
低段:重点在洗脸、用餐、整理等自我服务上,教会学生学会自理。中断:重点在家乡的特产加工、小吃,烹调等手工加工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基本常识。
高段:重点在家乡特色养殖、种植上去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发展,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