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

时间:2024-06-29 作者:Surplus 策划书

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实施的工作计划可以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去实现工作目标,取得卓越的成绩,工作计划制定好,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工作质量,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按;内容分成8个单元,集中识字与课文想适应,两个单元一集中,共分四次集中,及集中识字(一)、集中识字(二)、集中识字(三)、集中识字(四)。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625个常用字,会写257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 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个学期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3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五、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教学内容

?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练习1》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三种识字方式呈现生字、新词,虽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提高了识字效率,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识字一: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拍成四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二: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体育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隔行押韵。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运动的12幅插图及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的图画。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而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三:本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舟”等6个现代字的“演变表”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演变表有助于学生识字和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二是一首儿歌,一幅是山水画,一幅是儿童作画图。这两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将词语和儿歌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识字四: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地”、“他”、“池”;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插图。字谜歌,就是一首诗,每一句不仅都扣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地”、“他”、“池”。四幅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紧密结合,使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练习一:本次练习一共安排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认清笔顺和口语交际是教学的重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8个生字,1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0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一、教学内容

?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练习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这个单元意在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一些美景,如:春笋、雨点、池塘、梅花、大草原,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本单元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美、意境美。《春笋》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春笋》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雨点》是一篇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现象的小诗(儿歌)。文章一共四句话,每一句字数相同,形式一样,读起来节奏感很强,算得上朗朗上口。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雨点落入池塘、小溪、江河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