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帮助我们成长的重要文本,优质的教学计划是需要我们经过认真的斟酌和推敲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篇1
一、“培优转差”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积极组织相关学生参与活动,力争家长的大力配合。
3、通过“培优转差”活动,使班级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
4、加强对家庭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6、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7、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加强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篇2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 28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不一,因此有待加强养成。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 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 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 “用数学 ”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 1 周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较
第 2 至 3 周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
第 4 周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第四单元:合与分
第 5 至 9 周 第五单元: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10 至 11 周 整理和复习、测验
第 12 周 第六单元:分类
第 13 周 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
第 14 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15 至 16 周 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加法
第 17 周 整理与自评
四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5人,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知识掌握情况
从入学的摸底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牢靠。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