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一定要认真对待写工作计划这件事,工作计划是在当下的社会是人人都要会写的计划性文件,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家访工作计划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家访工作计划篇1
一、家访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现代形式的发展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教师是搞不好的,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使孩子们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好班级,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在学校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大部分是通过家访来实现的。通过家访教师同时也可以了解家长孩子的方法和理念,向家长宣传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家访。结合本班实际,特制订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
二、家访目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宣传的政策及提供先进的信息。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6、家访时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和冲突,态度要和蔼,要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
7、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经验教训。
三、家访重点
1、落后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2、优等生,了解在家表现及家庭情况。
3、问题生,随机家访。
四、家访准备
1、了解学生
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明确目的
每次家访前,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3、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4、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五、家访时间安排
家访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特殊情况除外),主要安排在双休日或下午放学,一天可访问1-2人。
延伸阅读:班主任家访心得
家访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或书信等手段,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沟通和探讨学生问题的方式。搞好家访工作,是班主任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家庭与学校双向管理,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思想上要重视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通过家访,可以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见,统一认识,这样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从而能形成合力。
二、选择适当时机家访。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例如学生生病在家回不了学校、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后进生有很大进步、学生生活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产生误会,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
三、家访要讲究艺术性
家访时的谈话最讲究技巧,谈话是指通过者与受者之间的亲切交谈来进行。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交谈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四、家访要遵守学生在场原则
学生在场原则指的是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这样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切实性。
总而言之,通过家访,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根源,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大家访工作计划篇2
一、家访目的:
家访——教师的延伸,家庭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但教师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思想,掌握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二、家访时间:一学期
三、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
家访前,教师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做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选择在双休日,学生也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休息。
3、提前预约
家访前,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不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内容和方法
家访学生的家庭情况、问题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困难。家访的谈话方法,不千篇1律,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家访时注意的问题:
1、家访时向家长宣传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便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宣扬自己的思想、方法,突出自己的特色。
3、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
4、在确定家访对象时,被家访的学生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
6、在家访过程中,讲究家访的方法,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反对“告状式”家访。不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
7、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