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参考6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betray 教学文档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新学期即将开始,老师是不是都开始制定教学设计了呢,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参考6篇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⒉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

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问二:半径为3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

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

(点评: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较。问二旨在回顾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讲解实例

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

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 (米)。

解:⑴圆的周长c=2πγ

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31.7π米

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

⑶(31.7+1.2)π—31.7?

=31.7π+1.2π—31.7?

=1.2?

≈3.770米

(点评: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总结: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三、练一练

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

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为1.2米。

⑴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

⑵若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400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我教初一一个班,初二三个班,但这篇反思我只能写关于初一的生物教学,因为初二的课堂我从来没有控制好过,所以课也上得非常不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内容多,知识点多,较抽象又重实验,所以课程往往显得很赶。又由于我在讲授新课时没有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常考点把握好,所以课堂有时显得松有时显得紧。尤其是后阶段准备期末考时,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复习时间,而且两课时的内容放到一节课来讲,教学就更显得没有艺术性,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以下是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安排学生去寻找鼠妇等。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童话故事和生词卡片;教师准备生字、生词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观察题目,导入新课

1、师:“大家请看题目,你们知道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回答)你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沙滩上的童话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猜一猜!”(学生开始交流)

2、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沙滩上,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吧!

二、提出质疑,理解词语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

2、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小组内说一说。

3、出示词语卡片。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问:“哪个词语不明白?”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

4、小组长用生字卡检查。相信学生,给他们时间自主的读文识字,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做一个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巩固加深,引导点拔的工作。

三、通过理解,概括全文

1、小组长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为读得好的同学颁发小标志。

3、分角色朗读。

4、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篇课文讲给大家听吗?”

5、请讲得好的讲一讲。

6、小组内开始讲故事。选出讲得好的全班进行讲故事大赛。

7、活动开始。(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

四、续编故事,拓展延伸

1、师小结:“瞧,在沙滩上的孩子多么开心、快乐呀!你知道故事过后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吗?请你再讲一讲吧!”(小组内开始交流)

2、师:“你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在哪儿?说说你们在那里做得最得意的事吧!”

(学生畅所欲言)

五、形式多样,识记生字

1、配乐分角色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问:“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开始交流)

3、教师随机用形近字记忆的方法帮助记生字。

话—活很—狠

补—扑建—健

4、用同音字记忆

在—再

5、用学生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6、学生独立写字。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一课,属品德课,在实际课堂中所要动手实践的操作环节远远比教学设计来得详细和生动。在经过这堂课的教育的学生在基本能意识到节约用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不浪费一滴水,自觉关紧水龙头,擦玻璃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能劝阻低年级同学不浪费水。

在本课中,我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总结。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

...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参考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