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学反思写得全面具体,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反思让我们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成就,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2物理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2物理教学反思篇1
一、复习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组织,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两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整理和归纳。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给与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为此,教师必须认真的研究课标和教材,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领会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掌握中考命题的范围及试卷结构,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和方向。
三、几个关键问题
1.要科学细致地安排复习计划,确定复习内容,计算复习时间,并严格执行。
2.考生手中必须有至少一套知识完备、重点、难点、热点、题型完全符合或接近中考要求的复习资料。
3.在复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复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必要时进行修正或补救。所以,复习中的阶段性测试和模拟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4.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对重点、热点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四、复习程序设计
采用四轮复习法(时间仓促时可用前三轮)
1.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重点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提高、基本方法和思维的训练上,已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学生阅读,教师点拨、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方式达到。时间约占总复习时间的一半。
2.第二轮(重点知识)复习。按中考题型设计专题内容(或按物理的知识块进行)训练,把握知识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各种题型的熟悉。复习时由教师先点出本部分的重点,然后教师通过例题示范讲解,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教师讲评反馈。
3.第三轮(综合)复习。精选中考模拟题进行模拟,让学生感受中考试题的难度、题型、范围等,同时通过模拟,了解学生在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与缺陷,了解自己,及时补救。侧重点应放在查漏补缺、解题方法的和做题速度的训练上,同时锻炼考试时的心理素质。
4.第四轮(强化训练阶段)。对中考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知识(如常数、公式、单位、规律等)反复熟悉,对中考重点命题进行强化训练,及时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通过做题和讲题,对学生的考试心理进行调节,尽量是每个学生度能正常发挥。这一轮的复习实质上是考前的知识整理,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2022物理教学反思篇2
一、考前心理、思维状态的调整
1.最佳状态:心理适度紧张;思维活跃流畅。
2.若心理过度紧张,采用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等方法。
3.若心理松懈,则要自我加压。
4.考前应看熟悉的习题或做简单的练习,不易做新题或难题。
5.在语文考试结束后,适当做些物理习题,使思维状态及时转换。
6.考前适当喝些咖啡、浓茶等,进入考场前讲讲笑话,能使思维活跃。
二、考试技巧、方法的运用
1.答题态度要认真,书写要工整,审题要仔细,答题要规范(如计算题)。
2.充分利用草稿纸,要适当画(电路)图,要写全公式。
3.计算的物理数据要合理,一般不会有繁杂数据,如:密度、压强、电压、电流、电阻等。
4.把握好时间分配,切忌前松后紧,一定要留15-20min的时间检查。
5.答题按题号顺序,遇到难题可先跳过,不会做的和有疑问的要做记号,检查时先解决。
6.审题时可用铅笔标出关键的词句,最后擦去笔痕。
7.要会分析材料题。方法同语文。
8.看清试卷要求(左上到右下),如g=?等。
三、物理试卷答题注意事项
(一)填空题
1.类型:常量;估计;科学家;简单现象;简单计算;原理应用;看(插)图说话;开放性问题等。
2.方法:直接填空法、分析填空法、图示分析填空法、计算填空法。
3.要求:仔细审题,关键词句,数值单位,准确到位。如:“加压”“蒸发”。
(二)选择题
1.方法:直接判断法、直接求解法、图示法、筛选法、排除法、推理判断法、极值法。
2.要求:仔细审题,关键词句,如“离焦点5cm”,“无法确定”,“先变大后变小”等。
(三)作图题
1.特点:内容广泛,有力学、光学、电学等,图的形式有示意图、图示法、电路图、实物图、函数图、模拟图等。作图时,要理解题意,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按不同图形的特点和要求作图。
2.要求:作图要规范。用铅笔作图,长度、方向要精确,接线要到位,要有适当的辅助线等。
(四)实验题
1.类型:实验目的、原理及拓展;实验故障分析判断;实验报告(要素);实验数据处理(演绎――归纳);实验设计(根据目标、任务);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实验综合题;实验方法的考查;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查;实验错解分析。
(五)计算题
1.两类:一类是基本题。它需用一个知识点的公式、定律,对能力要求较低。一类是综合题。它是将知识的节与节、章与章相对独立的各部分综合起来,运用两个以上的公式、定律,或需要较高的能力才能解答的一类题目。
2.估计:热学,力学,电学。
2022物理教学反思篇3
周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7班上了一堂复习课公开课——弹力、重力、摩擦力综合复习课。在我准备这节课时,因为在7班,学生程度也不好,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困难比较大,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提前开始着手,认真选题、编写导学案。
1、选题时,认真阅读考纲,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把这三节的知识框架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板书到了黑板上,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对照黑板进行提问,并标注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我针对7版小组的特点:1——4组基础薄弱,分派归他们的任务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实际和应用,激发其积极性。5——8组程度较好,负责展示一些有难度的题,尤其是8组分派了2道题。再次,针对每个重点题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点拨提升链接一道中考题加以对知识的应用提高。针对考点我设计了课堂检测,再次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利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和学生说:1——4组对抗比赛,5——8组对抗比赛选出优胜组进行实物奖励。
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并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和以前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课后同学们反映也很好。通过重点讲解某个习题而带动类似的一串习题,即讲了知识又给学生课后发挥的余地。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