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5篇

时间:2023-01-23 作者:Indulgence 教学文档

要想让课堂更有效率,我们需要学会教案的制定,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

...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