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大家在写教学反思之前一定要认真回顾教学过程,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我讲授的是二年级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概率的第3课时-------《抛硬币》。
听完课后,孙主任告诉我,这节课我偏离课标了。刚开始我还一脸茫然,后来经过孙主任的点评,我明白了我的错误所在。
虽然这节课我也是在下面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可没想到自己跑题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孙主任讲每节课都要围绕着目标进行。在课堂的5分钟内就要揭示本节课的目标。而我的错误在哪里呢?
首先,我的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1个小礼物,礼物在老师的一只手里,我请大家来猜一猜,在哪只手里?只给3个人机会,谁猜对了,有奖励。
学生可能会猜左手,或者右手。
师:这是什么呀?(硬币)一枚小小的硬币在生活中不仅能用来买东西,而且它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板书:抛硬币)
在这个环节上,当我让学生猜硬币在我的哪只手里时,学生肯定都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说的,这种活动并没有什么技巧,全凭我们大家蒙,没有什么理论根据。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我为什么要给猜对的孩子奖励呢?同样都是瞎蒙的。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事件,可能在右手,可能在左手。我为什么要给予说对的孩子呢?这对没有猜对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大家都是猜得。而且与本节课的目标相违背。
我的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索
活动一:抛硬币。
师:大家来看看,有数字的那一面是硬币的正面;有花的那一面是反面。
师:老师现在向空中抛这个硬币,你们来猜猜,哪面朝上?
学生会说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下面由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在做游戏前,我们要遵循游戏规则。
1.同桌2人一组,一个人猜,一个人抛,先猜后抛。(注:轻轻地抛,不要让硬币掉在地上。)
2.每人3次机会,轮流进行,并记录结果。
3.如果正面朝上就记录“正”,反面朝上就记录“反”。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发现硬币落下后,有时候是正面朝上,有时候是反面朝上,那我们就可以说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在这个活动中,对于学生如何记录硬币哪面朝上的方法,我最好不给学生规定,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发挥,有利于孩子培养符号感。另外,该揭示本节课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目标时,我没有在板书上显示。由于我上课没养成写板书的习惯。导致本节课我在一定的`环节设置的板书忘记书写。到课堂30分钟左右,我忽然想起来,没有在黑板上揭示目标,我就以小结的形式在黑板上又出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石头、剪子、布
1.选2个人上讲台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下面的孩子猜4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2.谁来说说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结果有三种可能,猜的时候,赢、输、平手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石头、剪子、布”游戏的小秘密。
活动三:摸球游戏。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白球、3个黄球。如果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教师摸球,学生观察)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现在我把里面的黄球全部拿出来了,再来摸一摸,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同学们都说一定是白球。(板书:一定)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板书:不可能)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在摸球游戏中,我也是告诉学生,猜对的有奖励,这是不应该的。另外应该找不同的学生多去摸,反复摸。记得当时我就叫了2个人,他们摸得时候头几次都是黄球,当时我心里很着急,怎么没人摸到白球。后来一个学生最后一次终于摸到白球了,我才松了一口气。像这种情况,我应该让孩子反复摸,因为没有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你无法确定每次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
核心提示: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4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