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写教学反思时,一定都能从中吸取不少教学经验,如果没有写教学反思的意识,那我们的教学水平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篇1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数数、读数、写数都是在为《谁的红果多》这一课打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发展数感。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抓住以上目标,希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以及能正确的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比较、思维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我们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100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仍较为困难。因此,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很会总结,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小猴和小熊拿的两串红果直观的比较得出谁大谁小;还有通过比十位上的数得出数的大小;通过数数的顺序比较出数的大小。又通过100和99比较得出数位多的数的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我把新授课变成活动课,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乐趣,但一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还很弱,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让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整节课看似气氛活跃,却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对学习内容仍模模糊糊。课堂的把握我还需要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多总结经验,使自己不断提高。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篇2
今天讲授了《8和9》一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谓活而不乱,本节课主要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课件演示,使学生深刻认识7、8、9三个数之间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7、8、9这三个数的联系,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直接拨计数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先出示一个计数器,老师拨珠,学生随老师一起数,当拨完7个后,让学生观察又来了一颗珠子,是几颗?接着又分别演示了又跑来一颗珠子、这颗珠子又走了、它又回来了的过程。经过这些动态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7、8、9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空间二:脱离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在比较大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了,所以本节课我脱离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从7、8、9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比较他们的大小,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很容易的进行了正确的比较,而且除了比较7和8、8和9以外,孩子们还正确的比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空间三:看着直尺说发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出示直尺后我没有将教学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两个数字上,而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着直尺图上的数字说自己的发现,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从数序角度说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学生从比较大小的角度说7比6大,比8小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和7相邻的数是6和8等等,思维比较活跃,语言表达清楚。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 让我深思。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篇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一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并且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的乐趣。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三只小动物走出森林找人类朋友淘气和笑笑玩为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先了解两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来表达。在一次说一说小鸟和小松鼠,小兔子和小松鼠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相对性。在结合猜猜谁过生日,找宝物,笑笑的考验,淘气的书柜等让学生学会用上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再次锻炼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三只小动物玩一天后结伴回到大森林的故事情景,看到动物们再分房子。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自己动手分一分的操作,体会上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本环节还设计了让学生上讲台分一分房子(学具:动物头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并找学生当小老师,学着提问题,找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展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无声上课,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表情动作方面,不够大方自然,觉得还是自己的心里素质不好,需要更多这样的`无声课堂和类似的场合锻炼自己。在评价方面,语言不够简洁有力。总之,教师的基本素养还学要不断地提升,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我会积极学习,不断进步。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篇5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