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3-01-29 作者:Trick 教学文档

在教学结束之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在日常教学结束后,相信教师一定都有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从语用角度来说,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也不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努力呢?认真解读文本后,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抓住神态、标点、称呼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教学难点为“在语境中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并能运用。”

第一步,围绕“奚落”一词,通过找找近义词“讥讽、嘲笑、挖苦”来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学生自己读读2—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学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铁罐说的四句话。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从哪些关键地方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通过读文,学生找到了铁罐的神态“傲慢、轻蔑、恼怒”,发现了标点“!”和反问句中的“?”并通过表演、分角色对读等把铁罐说的话读得入情入境。我告诉学生还有别的地方也能看出铁罐的“傲慢”,但是学生一直发现不了。后来寿玲丽同学问我是不是“称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东西”这些不礼貌的叫法不正说明铁罐的傲慢无礼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用难听的话来挖苦、嘲笑、讥讽、数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对铁罐的种种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找出描写陶罐的语句,读一读,也从神态、标点、称呼来说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立刻就从语言文字和朗读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句子,请你选几处摘录下来。陶罐的心平气和、谦虚有礼。

第五步,让学生把课文中写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句子,选几处分别摘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重难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用上神态词、标点和称呼来写话,把学到的积累并加以运用,才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有帮助的教学。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

从设计上我把本课时分了三大块,第一块,巩固词语,这一块主要通过让学生抽读词语卡片,阅读词语幻灯片来巩固词语的。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对话,角色表演,说一说来体会人物的不同态度。第三块,拓展训练,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课时的设计我觉得很完美。但在操作时我最终觉得有颇多遗憾之处。第一,在朗读人物的对话时应让学生反复的读,以读代讲,以读带悟,以悟促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对学生的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3

在这次工作室研讨教学活动中,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第27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荡然无存。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在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以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特点,《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故我设计了让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示神态、语气的词语。再让学生用上句中提示的语气和神态再读这些部分,初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再抽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配以表情和动作,接着通过师生合作读这一形式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即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陶罐的谦让、友善、宽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在此学段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教学本课时,我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积累了课文中的词语:看不起、奚落、恼怒、和睦相处、懦弱。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懦弱”这一环节时,我这样处理的:师:铁罐奚落陶罐是“懦弱的东西!”,“懦弱”是什么意思?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一学生说是“虚弱”,另一学生说是“弱小”。我引导学生:说一个人虚弱、弱小,我们不会看不起他,而说他懦弱,我们就会瞧不起他。“懦”字有个竖心旁,就说明这个人胆小。那“懦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胆小怕事、软弱无能、不坚强。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还刻意利用各种语境,送给了学生许多好词佳句,如:支离破碎、坚如磐石、耐人寻味、明知故问、趾高气昂、心平气和、忍气吞声、灰飞烟灭。学生也能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词语正确地运用到课文的语境中,如: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怒气冲冲、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我相信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这堂课教学中,自我感觉不够理想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朗读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在学生中抽读的面还不够广。引导学生积累的好词还可以写在黑板一侧,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将理解积累落到实处。

我想:在教学中,边走边思,边思边走,作教学的有心人,精品就是在有心中慢慢磨出来的。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4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

...
《陶罐铁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