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8篇

时间:2023-01-29 作者:Lonesome 教学文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计划是一个好的教学的开始,写教学计划就是为了对我们自己教学的一次盘点,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8篇

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篇1

课程简介: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背景分析:

本册的部分知识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如万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与二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相同,因此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等,对于这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他们的好奇心会非常强,求知欲望很浓厚,因此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运算。

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会进行相应的验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秒,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综合与实践:

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到呢个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有效性评价: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度评定等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表现优秀的在班级评比栏内加分;

(二)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a、b、c、d

具体评价措施: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充分发挥表扬栏的激励作用。

(2)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及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给予适当的定量评价;

(3)注重学生错题成因的分析;

(4)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巩固知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课后五分钟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把好单元测试关。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平均错误率4%以内,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8道题;动手操作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关注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间月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学期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主要内容

单元训练重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秒的认识;

2、时间的计算:

(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认识秒、感知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丰富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3~5课时

第二单元

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篇2

一、本册教学内容 :

第一课:童年 第二课:草原 第三课:友谊 第四课:牧歌 第五课:妈妈的歌 第六课:四季的歌;第七课:钟声; 第八课:爱鸟 第九课:丰收歌舞

二、本册教材分析:

课本包含等部分,并附有器乐训练部分。但在本册欣赏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课本中各项内容互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互相渗透。

(一)歌曲部分

本册歌曲共九首。

?童年》犹如精致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草原》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抒发了草原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好伙伴》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钟声》钟声能唤起人们的无限的遐想,本课的四首作品都是围绕这一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爱鸟》通过聆听这四首作品 让我们增强环保意识,曾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象。

?牧歌》与第二课《草原》属于同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妈妈的歌》本课的五首作品充分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季歌》本课的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丰收歌舞》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音乐知识

1、mi、so、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2、学习do、re 的高音。

3、八分音符的时值。

4、人类分声。

(三)音乐游戏

1、表演《噢!苏珊娜》

2、表演《钟声叮叮当》

3、表演《小牧笛》

4、表演《放牛山歌》

5、跳格子

6、自制乐器

(四)欣赏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合唱《我们多么幸福》

2、器乐曲《草原放牧》,笙曲《草原巡逻兵》

3、吹奏乐《同伴进行曲》,合唱曲《船歌》

4、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电子琴奏曲《灵隐钟声》

5、二胡曲《空山鸟语》,歌曲《对鸟》

6、小提琴曲《牧歌》,民间乐曲《小放牛》

7、歌曲《妈妈之歌》

8、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9、歌曲《鲁冰花》

10、日本名歌《樱花》

11、钢琴曲《雪花飞舞》

12、歌曲《丰收之歌》

13、吹奏乐《丰收的喜悦》

三、歌唱要求:

1、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初步学习有气息支持地歌唱;

2、学习连间唱法,顿音唱法;

3、学

...
《小学三年级班教学计划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