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6篇

时间:2023-01-30 作者:Surplus 教学文档

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自身能力的一个途径,通过一系列教学的举办,大家对于教学计划一定十分熟悉了,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6篇

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篇1

为克服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及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成为初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期望好的成效展现于20xx年中招,特制定计划如下:

首先,我们接手这一届初三时为了解这一届学生的底细,第一次语文课就让学生在60分钟内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话题作文,并向学生强调要拿出最高水平来对待。对这次作文,我们初三语文组全体老师集中评阅,分析情况,针对学生状况开始分步骤训练,并对全体学生提出要求;①每人必须至少要有两本话题作文书,平时翻阅,作文课时带来交换翻阅。②每人必须有一本钢笔字帖,至于字体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但必须是正楷字。③每人准备一个剪贴本,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语段收集起来。

刚进入初三时,我们安排学生两星期写一次作文,大量时间我们放在阅读和积累上,至于练字是我们每堂课前五分钟的事。一两个月之后,我们把学生引入第二阶段:学生看的多了之后,对作文有了感性认识,我们就及时开展了实质性作文讲座,前两周每个老师个自在班级讲解话题作文的实质,然后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五个语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明确分工,分头备课,资源共享:杨鑫备作文的开头,赵晓梅备作文的题目及语言,叶泽路备作文的整体构思,肖锦华备作文的材料,马银瓶备结尾。进入哪一个讲座,我们就重点练哪一个讲座的内容,只要讲座部分写的好,我们就评为好作文。

进入12月份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的是作文训练的第三个步骤——一周一次大作文。为减轻老师负担,并保障有写有批改,我们采取一堂半作文,半堂课学生自己当堂批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设在作文课中学生必须在55分钟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然后交给老师。老师马上把上交的作文交换了发下去,每人批改一份不是自己的作文。要求是精批细改,可以任意在别人的作文中发表个人的见解,甚至做大的修改,主张重旁批,不重总批。批后推荐出好的作文,老师展示出来,并请其他同学做评价。并且批改后的作文本不准交还作者本人,同学可以用一周的时间,交换同班同学的作文来看,谁拿了谁的作文看时,也可随时批改,只要下次写作文时交还本人就行。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发现,老师在念范文时他们只要不认识作者就总不能集中精力听,而一念到本班的作文时他们一下子就进入状态了,所以,我们让他们自己吃自己的烹调物,经常能吃一堑长一智。在第三阶段同时,我们还验收了练字效果,每人写一篇小楷贴在班级中,由学生评出10个最有书法味道的学生和10个字体最差的同学。

春节后,将延续第三阶段的训练到三月底,中考前两个月将对学生的作文在细处加以提高。从细处练,从细处讲,力争学生篇篇作文都有亮点出现,避免作文的无思想、无情感,语言干枯无序、沉闷等现象。

总之,规则是死的,教学是活的,我们在必要时,会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进。

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六、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指导,以阅读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文从字顺、详略得当表达主旨的能力;运用联想、想像丰富内容的能力;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与人合作的习惯;哲理思辨、创意表达的意识;多样选材、增色添彩的技巧。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学情分析

c34共有学生45人,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见识有限,思想单纯,阅读面较窄,积累少。写作时审题、选材思维狭窄;表达以叙述性语言居多,单调贫乏。大部分同学还没学会拟提纲,写作随意,缺乏整体构思。少部分同学对写作心存畏惧。

三、本学期具体培养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切实把写作当作渲泻真情、感恩生活的交流手段。

2、巩固写景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3、拓宽学生写作思维,学会多角度审题、立意、选材。

4、督促学生积累语言和素材,学会运用联想与想像丰富内容

5、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如日记、书信等,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6、掌握常用拟题、开头、结尾技巧,通过训练拟提纲,教给学生整体构思、巧妙行文的方法。归纳并学会为文章增色添彩的技巧。

7、培养学

...
《沪粤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