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你们肯定要不断地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育过程思考的一种文字报告,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日月潭反思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日月潭反思教学反思篇1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反思教学反思篇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反思教学反思篇3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因为它“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因为它有着别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学两课时的分割中,我是这样考虑的:第一课时在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关于日月潭的信息,比如“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湖中央的美丽小岛——光华岛,‘日潭’、‘月潭’名字的由来”等。第二课时围绕课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过“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来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美。
?“碧绿”的感悟】: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学生对“碧绿”一词发生了兴趣,理解也层层深入:(1)从“碧绿”读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2)因为第1自然段中说“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而大树是绿色的,它的树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变得碧绿碧绿的。(3)它说“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别绿。【这个地方学生的发现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没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就这么过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再启发孩子往深处想想:水深跟“碧绿”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的解读】
1、“仙境”:让孩子们充分自读,画一画美的句子后交流,第一个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写“蒙蒙细雨”的那句话,并对“仙境”作了解释,认为仙境就是脚踩白云,很美很美的。于是引导孩子比较细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们也能从“蒙蒙细雨”中体会到“仙境”的感觉。但在让孩子们美美地读这句话时,我非常随意地问了一句:你还读出了什么呢?
2、“轻纱”:听完晓琪的一番话,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出这么一句话: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是如何体会的:
我觉得“轻纱”这里也写得非常美,就像我们在《找春天》一课中讲到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细雨披上了一层轻纱,就变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样,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日月潭反思教学反思篇4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