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5篇

时间:2023-02-07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完成教学反思能够增强老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5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篇1

今天的课,和以往我们经历的不太一样吧。板块不多,学生实践活动却不少。尤其第二课时,就两个板块。板块一:补白父亲心理,读写结合;板块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启示。第一板块体现文本一大表达特点——心理描写,与第一课时“体会主人公心情变化”一脉相承,旨在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为下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做铺垫;第二板块则紧扣单元目标“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那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结合课堂练习,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综观第二课时,学生思考、说话、写话、小组合作、练习、交流展示、修改完善的时间将近一堂课的2/3。教师充当的则是“组织”和“引导者”。充分凸显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评价,点拨,指导和引领,实现“师退生进”的转变。

上周一,沈大安老师在华泰讲座时谈到:语文教学一个课改的方向就是课堂主要时间应该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把一堂课设计成学生活动的板块,年级越高,板块就越简约集中。沈老师还建议我们用计时的方法关注课堂上师生活动时间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的课正是这样做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情诊断必不可少!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哪些还有困难?学习的补偿点、提升点又在哪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是学生原有水平的平移,而是着力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走向更高更远处。安静的课堂背后,是学生学习矛盾的不断呈现,有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也有学生间不同学习情况的矛盾,而教师就在组织引导梳理这些矛盾,引导提升,走向明晰……课堂两大板块都遵循着“呈现矛盾——组织梳理——引导提升”的微循环,都是基于学情展开的。下面吗,我结合具体教学环节为大家略举一二。

“补白心理,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借助上节课找到的信息来说父亲的心理活动,是基于学情的。这个过程,能发现学生表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先说后写,能有效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指名说,师生评价以后,学生渐渐明晰补白的几个要求,如:理由要充分(可以先说不放的理由,再说放的理由,也可以不放和放的理由交替着来说),要能体现父亲矛盾纠结的心理变化;又如表达要通顺连贯,可以用上恰当的连接词。明确了要求,补白就有了方向,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边写边想,在说的基础上又有提升。写比说更能把握学情,如标点的用法,错别字,有些有特点的表达没有写过,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写后的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我们就在诊断、呈现学情并调整教学。我下去巡视,发现学生写话中有特点,有代表性,其他同学也能学习借鉴的材料上来展示,不但是对他个体的鼓励,更是对全班的示范。当然,学生不同,每次呈现的内容也不一样。试教时,学生有的恰当运用一些连词流畅连贯体现父亲的复杂内心;有的用?!的标点使用来表达纠结,有的适当运用“放还是不放?放还是不放?”“不行!不行!”等反复手法强化内心矛盾,有的还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理解等。交流后,让学生吸收别人的优点,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真正将心理补白落到实处。

又如“结合课堂作业本联系,理解启示”这个环节。基于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篇课文深刻的人文内涵他们难以理解,几次试教和今天课堂巡视过程都发现,整个第4题中,“鱼”的理解是个难点,因此我们进行了重点的指导。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和碰撞,会让他们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毕竟学生的年龄和经历摆在那里,还是难理解的,学生绝大多数写的'都是“金钱”、“地位”、“利益”等,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是我们通过正当渠道所得呢?学生陷入了思考,是啊,原来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应在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才行。今天有一位同学非常聪明,她说可能是“营业员多找的钱”、也可能是“老师多给的分数”,这就从另一方面理解了“鱼”的涵义,让理解更加全面了,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豁然开朗,有的说“路上捡到的钱”,有的说“商店里捡到的手机”等等。

练习第三题的意图是借文中儿子之口检验学生对“启示”的理解,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能写“谢谢您当年对我的严格才有我的今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34年前您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您让我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中,让我终身受益”之类留于表面,相对空洞的话语,这是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引导学生补充‘启示’内容”作为这题的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和鉴别,理解启示,从而达成预设目标。

多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那么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也足以让我铭记和成长。之前,也在重视学生,但从未像这样如此高度地关注过。而这堂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的,教学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顺应学情,进行教学调整。无意间,这堂课在教我回归教学的本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篇2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钓鱼、放鱼、启示”这条主线,分成三个板块,一个一个板块学习。

在第一板块中,我提出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鱼?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指导朗读。

在第二板块中,我让学生围绕“放”与“不放”展开对话,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然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第三个板块中,划出作者的启示,读读,议议。围绕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展开对话,抓住“我却不止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指的是什么?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鱼”呢?你有没有遇到到过呢?

基本上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学习,但似乎我说的太多,给学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时间太少。所以教学就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没有在课文的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另外,在应该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时候没有强化,只是请几个学生读了一下,这里做得不到位;还有,在让学生讨论课文中启示部分内容时,没有深入进去,感觉有点泛泛而谈。

总的来说,上课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师生之间对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与平时的训练有关。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篇3

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微型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篇章阅读?(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因此,我们在每个月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分别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针对我们教研组对此微型课题的研究,由我承担并设计了本堂课,以一节常态课的形式体现我们教研的成果。也可以说,这是一节关于阅读技巧的指导课。

本组的研究课题可以说有一定的应试成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拿到一篇阅读题的文章时往往对于篇章的理解阅读感到无从下手。由此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概

...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反思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