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实践反思的一种书面表达,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1
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
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学生体会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么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于是我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
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2
?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对比教学,感知课文内容。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差异之大学生不易体会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先让学生观看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再看到一名潜水员潜到海底,可是海底却很宁静,而且海底是一片漆黑,此时学生马上就能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到那点点星光。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发挥想象,同时锻炼语言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多媒体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时,我只限于让学生欣赏,缺乏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讲解。若能加入适当的解释,说几个海底动物的名称,会给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导入部分耗时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有些仓促,由于已经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孩子对海底已有初步印象,故在改进中将导入课文的视频去掉,换之语言直接导入。
3、课堂上应关注大多数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3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话性质的科普知识短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学知识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获得小鸡出生过程的完整知识,又能从中充分体验到童趣和自然美。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和抓重点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文过程中逐步渗透小鸡的孵化过程,由“睡,醒,啄,撑,叫,站”,让学生通过板书,了解科普常识。让学生通过“啄”这一环节的细读,抓住关键词语,“用小尖嘴”“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的”来体会小鸡的坚持不懈,勇敢,有韧劲;“小鸡出壳”这一环节十分有意思,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理解“撑”(双手用力张开)。“叫”(小鸡的特有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豪),“站”(虽然小鸡迫不及待地要出壳,但因为刚出生,嫩生生的很吃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感兴趣的是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小鸡出壳的欣喜表现出来。学生绘声绘色地将自己心中那只可爱的小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觉得还应该多一点“欢快”(可以询问学生“你这只小鸡,叽叽叽叽地在说啥呢”“听,这叽叽叽叽的叫声多欢快呀,这只小鸡多自豪呀!”)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这份自在,这份放松,真正进入情境。
让学生感受“世界多美呀!”我是通过“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3个abb式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天空,树木,小河的美丽,借助省略号展开想象,想象小鸡还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学生回答“小鸡看到了小花”“小鸡看到了红艳艳的小花”。这里处理得不够生动。可以以“小鸡”的身份进行对话。如:教师扮问话的小鸡“叽叽,叽叽,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演答话的小鸡“叽叽,叽叽,我看到了红艳艳的小花。”如此生动的场景对话,相信学生学得很轻松。在抓住“可”“叽叽叽”“多美呀”这些关键词来体会小鸡内心的兴奋。
在学完全文,还需要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明确“小鸡孵化”的过程,可以设计将“睡,醒,啄,撑,叫,站”这6个动词用椭圆圈起来,留出一个洞眼写上“小鸡”,再将课题以说话的图标标识,学生便会一目了然“哦,小鸡经过这漫长的生长过程,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情不自禁地说‘世界多美呀’。”重点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第3自然段的第三句,可以边学边识记,采用个别读,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
整篇课文应以“童趣”去引领学生,避免生硬的问答,师生共同进入“小鸡的世界”,会真正体会到“世界多美呀”。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被学生,可是我这次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