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我们在教学中的惰性,我们就必须认真写一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有着很大的推动的作用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备课和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备课和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改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抓好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每个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新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周四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倡导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切入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教导处做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备课组要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薄弱班科和检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四)做好拉差培优工作,全面提高质量
从思想上、习惯上、学习上关心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思想上、习惯上、学习上有不同的提高。根据自己备课组的实际情况确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多鼓励,逐渐使他们感到“我能行”从而达到“我真棒”。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加以关注和研究。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分层递进。”课外提倡奉献精神,拉差补缺,同时落实“一帮一”结对子帮教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抓校本研修,促专业发展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案例,以教师博客为载体,努力探究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学习模式,与他人多交流、多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网页的制作,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六)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进行口算、数学报、数学知识竞赛。
三、活动安排:
1、教学研讨课:
z《可能性》(三年级)17周
z《条形统计图》(四年级)14周
z《可能性》(五年级)15周
z《统计图》(六年级)17周
附:除六年级外,其余时间可视教研组具体安排做适当调整。
2、集体备课讨论:
内容同上,时间提前一周。
3、交流:
z《创设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高效课堂》
z《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材梳理》
z专题讲座
z专题讲座
附:具体时间视教研组活动安排
备课和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认真贯彻课改精神,以师训工作为平台,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以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深化课题的研究,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
2、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把教科研成果实施于实际教学中,推广教科研成果。
3、进一步加强课程过程管理,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三、主要工作:
1、强化科研意识,深化课题研究,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的管理。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和“做中学”科学课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
3、配合教导处进一步巩固备课组和教研组制度,加强教学研究。
4、做好参加常州市机器人比赛的准备。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各类培训学习,增强教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
发挥教科室在理论学习上的推动作用,结合学习材料和校教科研工作实际,不断吸取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并及时组织学习,加以宣传,促进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思想的认识。
1、阅读教学类书籍。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读一些专业刊物,精读刊物中一至两篇重点文章,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参加学校评比,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
2、组织教科研讲座和心得交流会,指导教科研的实践操作,解决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教师们科研水平。
3、配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4、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
5、建立反思性“问题库”。
(二)健全教科室的工作管理
1、健全教科研管理的各类制度和“学校——教科室——课题组——教师”四级教科研工作管理网络。形成教科研工作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积极地开展。
2、加强教科室的服务意识。变“下发任务”为“主动服务”,变“管”为“导”,与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做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
1、加强课题管理,培育自己的品牌。
(1)进一步加强学校主课题《以主动发展为目标,创建主体性学校特色的研究》的研究,同时分头开展好各项子课题的研究。把国家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研究》作为学校的拳头产品进行推广,扩大学校知名度。
在研究中,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认真实施研究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取得实效。
认真上好研究课,在课例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建立案例交流制度。
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做好读书笔记,订好学习计划,加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
(2)《充分开发学校和社区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小叮咚在行动—科普伴我成长”—“做中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方案》《溢满师生心间的书香——新实验方案》研究进一步加强。增强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学生观、效益观,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积累材料,做好小结,写好结题报告。
(3)及时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保证结题质量。本年度《实施传统美德的实践与研究》和《关于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