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时,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展开,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园明园的毁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园明园的毁灭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
[归纳学生问题: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⒉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⒊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
历史文物
园林毁灭
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略)
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工协作根据不同任务学习不同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示讲解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三、五自然段。]
[扶、放结合体现学生自主性。]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介绍园林概况。(电脑演示)
2、[扶]理解课文内容。⑴学生自读课文。⑵结合电脑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介绍园林景观。(电脑演示)
2、组长主持:游览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其它组学生谈感受。)
3、[放]互问互答理解课文内容。(其它组学生提问由园林艺术考察小组进行解答。)
[预设问题:⑴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⑵圆明园内的建筑有什么特点?⑶为什么说买卖街和山乡村野都是象征的景物?⑷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有什么特点?]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描写园林景观的优美语句读一读,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
⑵品读:圆明园中山乡村野。
a、指名读。美在什么地方?b、这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具体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c、自由读。d、指名读。
⑶品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名读。b、理解饱缆流连的含义。c、指导:在园内游览景色众多看不够也不想走,应该用依依不舍、缓慢的语调来朗读。d、自由读、指名读。
⑷导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导语部分学生跟读。)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读、演、讲结合体现主导、主体作用。]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笔勾出重点词句理解。2、理解重点词句。[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说明文物种类很多。上自下至说明时间长。(20xx千多年)]
3、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这些文物还能遗留下来,说明园内文物怎样?(珍贵价值高。)4、学生汇报考察结果。(电脑演示)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五自然段。(园林毁灭)
1、演示汇报。(电脑)
2、组员补充。
3、自读课文。思考:英法联军采取了什么野蛮手段来毁灭圆明园?
4、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闯进、统统、凡是、毁掉、实在。]
5、看视频。
6、写作训练。(谈感受)(电脑输入)
7、小结。
五、总结。
园明园的毁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