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推荐8篇

时间:2023-04-12 作者:tddiction 教学文档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帮助我们更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实用的教学计划是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动力的,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推荐8篇

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校生活,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较专心的听课,书写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口算能力较强,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够工整、规范,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过的知识有回生现象,比如:个别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熟练的进行换算,还有的学生对“大约几时”的判断比较模糊,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通过三次测验,及格率在95%左右,优秀率在80%左右。有两名学生始终是考不及格,其中一名学生第一次考了6分,第二次考了5分,第三次考了10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希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复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复习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和人民币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方位与图形及厘米、米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图形的拼摆、数100以内的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复习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五、复习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和时间的认识。

六、复习措施:

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1.大胆采用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只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整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整理,可以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这样便于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灵活运用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练习题。

4.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查漏补缺。

无论是学生回顾整理知识,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教师要帮助他们及时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6.改进对学生的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安排:

复习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 十六周 认识钟表 认识人民币 2 十七周 方位与图形 厘米、米的认识 2 十七周 统计 1 十七周 综合测试 7 十八周

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篇2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及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篇3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
《一年级下教学计划数学推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