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梦反思5篇

时间:2023-04-14 作者:lcbkmm 教学文档

工作多年来,教师对教案的书写方式一定都格外的熟练了,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前完成的教学文书,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教案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梦反思5篇

大班教案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体验游戏的快乐,乐于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交通标志(停车标志、信号灯、左右转弯标志)。

3、自制信号灯(红色八盏、绿色八盏)、方向盘若干。

4、 "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5、课件(十字路口交通录象、交警叔叔指挥介绍手势。)

活动难点:

解读交通标志图。

活动重点:

让幼儿明白如何正确穿越"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1、 "前些日子,老师请小朋友在马路上仔细寻找各类交通标志图,并画了下来,谢谢你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交通标志图"的交流会,请小朋友把各自找到的标志图展示出来,并要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讲述,让我们听明白这个标志图所表达的含义。"

2、幼儿自由交流,展示标志图,表达具体含义。

3、教师引导孩子设想路段的情况,以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手势,启发孩子理解标志图的作用。

如某幼儿出示"禁止鸣喇叭"这个标志图后,教师引发幼儿思考:

(1)这个路段旁可能有什么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设施?

(2)假如你听到连续的喇叭声,你会感觉如何?

(3)预设的答案:可能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睡午觉;可能医院里有病人需要休息;可能大哥哥大姐姐正在考试;

(4)小结:当我们看到这个标志,在走过这个地方时,绝对不能鸣喇叭,要保持安静。

4、播放录象,请交警叔叔介绍交通手势、交通规则。

具体了解民警在指挥交通时有什么手势?这些手势告诉我们哪些交通规则?

(微笑立正表示对人尊重;右手掌往上,手心向外,体前平举表示请停下;右手臂侧举,来回移动表示前行;)

5、请幼儿学做民警叔叔指挥交通,幼儿根据红绿灯练习手势。

6、"在十字路口,设有明显的交通标志图,叫什么名称?"(信号灯,也叫红绿灯)

7、游戏:过马路要看灯幼儿分成信号灯、行人两类角色,自由体验生活。

教师引导孩子正确做好信号灯的闪亮工作。

(幼儿站在小椅子,手持红、绿两种灯作准备状。处于十字路口的八盏信号灯,要有规律地轮换跳动,为确保幼儿调换红绿信号灯这一动作的整齐性,他们以倒数10——1的`齐声念读为辅助手段,进行合理操作)。

a、幼儿徒步行走在人行道上。

b、幼儿学做开汽车状,穿梭于马路上,面对交通标志,正确识别,认真开车,最后把车停靠在停车场,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班教案梦反思篇2

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认识保护好自己眼睛的重要性;

2.指导幼儿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的性质:

科学认知活动

活动的时间:

35分钟

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方法背景: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我们看东西全靠它。眼睛的用处大极了!如果眼睛丧失了视力,我们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了。

活动的工具和材料准备:

眼睛的作用、保护眼睛的挂图。

活动的过程:

(一)谜语游戏导入

两颗葡萄黑又亮,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四处望,黑夜要关窗。(打一人身体的部分)

小朋友猜出谜底,是眼睛。(见图1)

(二)分组讨论

1.眼睛的重要作用(见图2)

小结:看书写字、走路、运动、做工作,处处都离不开眼睛。

2.怎样保护眼睛

(1)正确坐姿(见图3)

(2)看书稍久,要望远或休息一会(见图4)

(3)眼保健操(见图5)

(三)加强认知

1.他们的做法对吗?(见图6)

2.游戏巩固:捉迷藏(见图7)

活动评析:

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越被人所重视。而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忽略了对眼睛的保护,特别是在儿童期尤为突出。为此从小让孩子了解一些正确用眼知识,提高保护眼睛的意识,明确眼睛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求知欲望。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幼儿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好眼睛,培养幼儿的合作、分析、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最后采取游戏的形式强化幼儿认知,使幼儿进一步明确科学的用眼方法,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梦反思篇3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教案梦反思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副歌节奏,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重点学习副歌部分,唱出强弱变化。

3、在活动中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他人歌声及与琴声协调一致。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

...
《大班教案梦反思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