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法教案8篇

时间:2023-04-14 作者:loser 教学文档

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始前,教师一定都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是时候写一份教案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连加法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连加法教案8篇

连加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连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连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 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

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

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

练习十一第1题,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加法意义,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13

...
《连加法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