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昆虫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4-14 作者:Brave 教学文档

教学设计帮助我们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养昆虫教学设计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养昆虫教学设计8篇

养昆虫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

2、引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干弄明白?

三、同学自学课文,考虑: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家长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家长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家长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同学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假如是你的家长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同学说出自身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同学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家长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家长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喜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示(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同学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同学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俺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沛表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养昆虫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x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x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x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2)引导想像: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3)指导朗读: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

(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

(1)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
《养昆虫教学设计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