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推荐6篇

时间:2023-05-22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师,都应该养成提前备好教案的习惯,教案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在讲台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实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推荐6篇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 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 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或自己身边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2、学会动手种植草莓的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

3、体验种植草莓过程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或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通过讨论确定种几棵草莓秧苗,棵与棵间的距离为多少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一起体验摘草莓、一块种植园地、除草、将土地分成4份

2、铁锹、铲子、水壶、草莓秧苗、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提问幼儿现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展开今天的活动。

二、活动内容

1、老师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并拿出30张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抽扑克牌,颜色相同的组成一组。

2、幼儿分好组后,老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每组幼儿有一块空地进行种植。

3、老师:“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种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过草莓,那你们知道草莓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1:“草莓长在地上,我们拿铲子在土里挖个坑,把草莓秧苗放进去,然后再铲泥土来盖上。”

幼儿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里。”

老师说:“小朋友们真棒,都在想办法。那老师来告诉你们,草莓是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选一块阳光好的土地,在地里挖个小坑,把秧苗放在里边然后拿铲子将泥土铲在坑里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浇点水在上边。”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种草莓了,那草莓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怎样来测量呢?”

幼儿1:“我们可以用手臂的长度来测量。”

幼儿2:“我们把铲子放在地上测量。”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在积极讨论着怎样测量草莓之间的距离。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种草莓吧,看哪组的小朋友种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儿自由的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种植。也可以自己进行尝试,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种植草莓。

5、幼儿在进行种植草莓时,老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种植草莓秧苗的方法,在幼儿有危险行为时及时的制止,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先让幼儿自行想办法解决,若幼儿不能解决时老师再出面给予帮助。

三、活动结束

老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草莓秧苗种在了土地上,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合作,有困难也一起想办法解决,真的特别棒。都在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就等着草莓秧苗慢慢的长大,结出甜甜的大草莓。”

活动反思

在幼儿种植完过后,可以开展观察草莓生长,画草莓等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多开展活动,让幼儿能更好的接触到大自然,更能直接的去感受大自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合理利用室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篇3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

...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