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教案5篇

时间:2023-06-24 作者:loser 教学文档

优秀的教案是需要教师联系实际写出的,我们在制定教案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雨的形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雨的形成教案5篇

雨的形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上1是2.。

2、认读数字“1”和“2”。

3、有秩序地操作学具,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坐汽车”;“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坐汽车”;“数字卡片”;雪花片若干(2片为一套)。

3、《操作册》第二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今天张老师想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大拇指在哪里”。

玩法:集体坐在椅子上,双手背后,教师问:“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幼儿边回答“大拇指、大拇指我在这里”边先后伸出2个大拇指。教师问:“1个大拇指在添上1个大拇指,是几个大拇指呀?”幼儿回答:“2个大拇指”。用其他手指名称替换,继续游戏。

2、集体活动。

(1)学习2的形成。

创设情境:公共汽车站台上有谁在等车,有几只小白兔在等车?

出示站台,并将一只小白兔放在站台上,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用数字1来表示这1只小兔。

这1只小兔等呀等,等了好久也没有车来,真着急呀!这时,看看谁来了(出示第二只小兔)?

教师再将第二只小兔放到站台上,“这一只小兔我们也是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摆上数字卡片“1”,说:“现在站台上有几只小兔?”

教师小结:先来的1只小兔添上后来的1只小兔,现在站台上有两只小兔,用数字“2”表示。教师边说边用手指沿两只小兔外围划圈。

教师拿出数字“2”放到站台上,再将两张数字“1”卡片放回原位。

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其它物品演示2的形成。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2分别表示的意思,将数字卡片放回原位。

(2)认读数字“1”、“2”。

分别说说这两个数字像什么。

小结:“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说说这里的'“1”和“2”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1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就是2只小兔。一个物品添上一个物品,就是两个物品,1添上1就是2.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学具“坐汽车”。每拿出一只小兔就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表示。

第二组:操作雪花片并对应摆数字。第一次拿出1片雪花片,对应摆出数字卡片“1”,第二次再拿出1片雪花片,再对应摆出数字卡片“1”,2片雪花片并排放在一起,用数字卡片“2”替换下两个数字“1”。

第三组:做《操作册》第15页的活动“放书”。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雨的形成教案篇2

教学设计

人文系12-8班 张琳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秦朝时期发展确立起来,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阐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则通过阐述皇帝制度的建立与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这一层面的表现与特点;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则叙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体现,即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上一版本的历史教材列有对于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与评价,新教材中删掉了这一部分,但在课标中又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也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教材特点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相对于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秦的统一使得秦朝逐渐创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在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之后的封建王朝,该制度经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线作用。

本课内容政治性强,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重要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秦汉为素材,因此,学生会对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以及秦朝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涵义”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剖析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与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设置特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利用角色置换、历史短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的生动性。

利用历史资料、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以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某些方面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要借鉴其中对于当今建设政治文明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同时也强调要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设计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本课的标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颇为陌生,也不易理解。因此,我认为要将这一概念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来解释,通过讲解“皇帝制度的确立”和“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使学生理解“专制主义”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其主要特点是皇帝的专制独裁,它是一种君臣关系,其中蕴含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本课内容十分重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更是后面几课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在本课先打好基础;而通过讲解郡县制的推广与完善来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其中又蕴含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样是后面几课也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因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性知识,必须作为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设计说明:课本教材只是说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对于其作用和影响并未涉及。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秦朝中央集权

...
《雨的形成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