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制定出色,才能充分展现个人的能力,在写教案之前教师一定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清晰地认知,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采草莓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采草莓教案篇1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二、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采草莓教案篇2
一、情景设计
1、口诀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任意指名学生对口诀。
2、( )里能填几?
3×( )t;19 6× ( )t;38( )×8t;55 练习口??
思考并填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试商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请你完成这道题21÷8,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全班汇报交流。
2、如果把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情景图)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草莓?先估计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何检验?完成竖式。
(3)为什么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结一下在“分草莓”这道题中,我们是怎么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做小结。
4、完成“试一试”:( )里能填几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中1至5题。
第1题:创设摘苹果的情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任意选择一个苹果,在小组内交流试商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正确书写竖式。
第3题:创设错误门诊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改错。
第4、5题,要求学生说出题意,独立列式,并清楚回答问题。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试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采草莓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采草莓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除法内容。教材创设了分草莓的情境,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难点,教材分散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方法,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设计理念】
1、由于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生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先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数位商。教学时先以这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试商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展示课件“草莓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水滴滴的草莓,喜欢吃吗?
(生:喜欢)平时,妈妈买回来的草莓,你们洗干净后,就可以吃了,对吧?
(生:对)今天,老师见到一只猴子,看着草莓非常着急地跺着脚!为什么呢?原来是猴妈妈买了许许多多草莓回家,要小猴子按照妈妈的要求,分在盘子里,还要回答出妈妈提出的问题才能吃草莓,这个可难倒小猴子了,他不会解答妈妈的问题啊!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分一分吗?
(生:愿意)好啊!你们比比看,哪位同学能想出办法解答猴妈妈的问题,也能解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给你点赞,或者获取一个大草莓(图片),喜欢吗?
(生:喜欢)那我们一起去分草莓吧!
2、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故事情节引入新课,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融入课堂教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索试商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a .出示课件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谁来说说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55个草莓。
生2:一共有8个盘子。
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