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时间:2023-07-24 作者:Kris 教学文档

教案可以使老师们较好的掌握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案是教师为实现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有序排列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羊村要举办嘉年华,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师:因为羊村经常受到灰太狼的攻击,所以大门口新装了一个密码锁,想要进入,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可是密码到底是多少呢?(课件出示密码条件)

师:大屏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引导学生要说出1、是用1、2、3组成两位数;2、十位和个位不能一样,也就是像11、22、33这样的数不符合要求)

师:请同学们同桌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字卡片摆,另一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看看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哪些数,比比哪个组写得最全。

2、小组合作。

学生两人合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先出示一组没找全且无序的,让孩子们评价。

(2)交换位置:12,21,13,31,23,32

师:谁来评价一下它们组的?他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将这几个字板书)

(3)固定十位:13,12,23,21,31,32

师:谁能说说他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固定个位:21,31,32,12,13,23

(这种方法如果出现就讲,如果没出现一带而过)

4、总结。

师:看来我们在进行排列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密码锁成功破解,我们可以进入羊村了。可是喜羊羊说了,想要参加他们的嘉年华,还要通过智勇大冲关,大家有信心完成挑战吗?

生:能。

1、第一关:用0、5和7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让孩子们自己在练习卷上回答后集体订正)

2、第二关:用3种颜色给羊村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自己在练习卷上,然后集体订正)

3、第三关:照相问题(让孩子们先同桌互相说方法,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板演)

4、第四关:搭配衣服问题(自己思考,然后找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羊村嘉年华吧。(播放音乐)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

不重复,不遗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