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我们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石之一,我们的教案内容紧密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
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
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1)雨伞图
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
(2)草莓图
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
(1)绿灯(图1)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
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2)公交站牌(图2)
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
(3)米袋(图3)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总结延伸
课后延伸: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题,第7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数出 1120 各数的过程,认识 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 1120 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读1120各数,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十个一是一个十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 投影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背景图,小红和小明买了一些铅笔,(出示铅笔)
学生观察,分别说说这是几支铅笔。对照图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10个支铅笔捆成一捆,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也把10个物体放在一起,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或图。(例如:一盒口服液,一包皮筋,一包餐巾纸等)。
2、茄子老师想买10支铅笔,请小朋友做售货员,比谁拿得快,让快的小朋友介绍经验,小结:10个放在一起,拿起来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有两个体验:即生活体验和成功体验。通过生活体验,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并且让学生找出生活中10个物体放在一起的事例,就很自然地将数学中的计数单位十与生活中最熟悉的一捆铅笔有10支、一包餐巾纸有10袋等建立起联系,获得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学习例1:
学生经历数数过程: 下面,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数12根小棒,比谁摆得又快又好,能够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小棒, 可能会出现多种摆法,教师指名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种摆法?为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各种方法都很好,第6种摆法, 把10根小捆成一捆,(师带着学生一起捆),桌上还有2根小棒,更容易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这样,和文具商店里面的摆法一样。
⑵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1捆小棒里有几个一呢?(10个一)
这10个一我们也叫它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
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
2、摆一摆,数一数
①1120这些数,你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②学生操作小棒,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数表示?
③你能数出20根小棒吗?学生操作小棒,可能会出现以下摆法:
或者: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摆法好?
说明: 2捆小棒是2个十。(教师板书)
3、 认识生活中的数。
①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这些数, 他们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举例吗?学生如果说到直尺,请学生拿出直尺,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