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08-18 作者:Youaremine 教学文档

教案的不断更新与优化体现了我们对教学的不懈追求,我们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创新元素,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

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

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

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

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

生3:二分之??

师:读一读生:二分之??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

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

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1、任务??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

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

生:对折两次,剪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

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

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学生充分发言后师小结:看来分数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还有可能是3,今天的课全部学完了,下课吧!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地辨认梯形,发展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

3.寻找生活中的梯形,在操作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轻音乐。

2.各种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图形卡片若干,贴有图形标志的分类篮3 个,图形小路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播放ppt)看,在一个宽阔的草地上,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有一座特别漂亮的房子,看看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

小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是由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拿出梯形,教师提问:这个图形长得什么样子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这两条平平的边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有四个角四条边组成,两条边不一样长并且平平的,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2.小兔子的家周围还有梯形吗?我们来数数看小兔家和周围一共有几个梯形?

3.出示几个梯形,探索图形守恒。

提问:现在它还是梯形么?

小结:原来不管梯形改变位置、变大或者变小,变化颜色,它还是梯形,因为它还是有四个角四条边,两条边不一样长并且平平的'。

4.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不同。

提问:这个图形宝宝有滑梯么?有几个滑梯?

小结:直角梯形有一个滑梯,等腰梯形有两个一样的滑梯。

5、观看ppt,讨论交流周围生活中的梯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到什么东西是梯形的呢?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神奇的梯形,而且它的用处多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铺路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知

1.出示教具,幼儿拿出学具,按对应的梯形贴在教具图上。

2.小兔子家几何图形的路铺好了,我们沿着这条梯形的小路到小兔子家去玩玩吧。

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梯形或与其相似的物品。

课后反思:

...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