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深度,每个教案都反映了我们对课程的深入思考,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教具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c、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演示的结果和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时钟上的整点、半点
2、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用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时钟,会看时钟的整点、半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告诉小朋友今天要认识这个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引入课题。
二、认识时钟
1、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钟,告诉幼儿适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的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
2、请幼儿观察钟面,去发现钟面有1—12的数字,两根针,细细长长那根是分针,胖胖短短那根是时针。认识时钟后,带领幼儿念一首关于时针和分针的儿歌。
三、认识整点:
1、跟幼儿分享《东东和时间的故事》,去观察东东在会看时钟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观看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个整点钟面的图片,去认识时钟的整点。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的时候就是几点。
2、在认识了整点之后,出示另两个钟面,让幼儿去看钟面显示的是几点钟,然后确认答案。
四、认识半点:
1、出示《东东和时间的故事》中两张半点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图片中的时钟,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认识半点,知道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的时候,就是几点半了。
2、在认识半点之后,出示另两张图片,让幼儿看钟面上显示的是几点半,再次认识半点,加深印象。
五、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时钟,学习了看整点、半点。相信小朋友们再看到时钟的时候一定学会看时间了,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数学6~10数的认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有12个月,12个月有大月小月,一个月多少天。
3、对日历有兴趣,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日历”谜语 日历图片 人手一份日历 统计记录表
孩子的作业单: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2、将没有写完的月份日期完成
3、摆放月份日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二、基本部分:认识日历
1、认识日历,感知年月日关系
出示日历图片,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这是哪年的日历?你从哪里看到的?
提问:我们看到上面有好多数字,那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
提问:我们还看到除了小的数字还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