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掌握的技能, ,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生态文明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篇1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题。如何与幼儿谈论人生、谈论生与死呢?我们尝试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人的生死亦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开始与结束,从而引导幼儿把握“人本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脉搏,让幼儿在笑谈人生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
1、通过类比,知道人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有开始也有结束。
2、观察图片,学习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给图片排序。
准备:
幼儿已具备按时间顺序给四至五张图片排序的经验。
杂技表演的录像短片。
有关海龟下蛋、运动员赛跑、人的一生等内容的图片。
能表现“美丽人生”的图片,如成为教师、科学家,周游世界等。
过程:
一、看录像短片
1、杂技表演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看动画片、玩游戏、画画、看书,等等)
二、按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
幼儿各自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相互交流排序结果。
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
出示“美丽人生”图片,引导幼儿集体排序。
小结: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人的一生也有开始与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慢慢长大,经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都是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三、憧憬美丽人生
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人生”图片。
启发幼儿憧憬:我的美丽梦想是什么?(长大了开军舰,长大了当空姐,长大了穿漂亮裙子当新娘,长大了当医生,等等)
三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古今交通工具的比较,体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按专题收集素材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培养尊重科学的信念和励志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如何按专题收集素材并进行分析概括。
教学过程
?展示】中国政区图
?计算】从海宁到北京有多少距离?(按直线距离算)
用以下不同的交通方式从温州到北京要多少时间?
1、步行(以日行40千米计算)
2、骑马(以日行200千米计算)
3、汽车(80千米/小时)
4、高速列车(300千米/小时)
5、喷气客机(850千米/小时)
6、超音速客机(2200千米/小时)
计算结果:步行:约34天
骑马:约7天
汽车:17小时
高速列车:约5小时
喷气客机:1.6小时
超音速客机:40分钟
?提问】如果你想带一些温州的时令水果到北京送朋友,用上述的交通方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步行或骑马的方式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温州的杨梅和柑橘经过那么多天会变质。如果用空运只要几个小时,味道依然鲜美。)
?对比】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而荔枝容易变质,在但是那种条件下又不容易保存,所以唐玄宗下令千里飞骑,限令3天内到达。这给老百姓造成巨大的负担,负责运送的差官也时有中暑而亡。当时非产地的百姓更是难得一见。而今,各地的市场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运来的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
?思考】从原来的难得一见到美味荟萃,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进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阅读课本83、84页的三则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从材料一四幅图中看,但是人们出行主要靠什么?(主要靠人力、畜力或自然力。)
2、材料一的故事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愿望?(人们要求提高出行速度,解除长途跋涉之苦。)
3、材料二说明,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与应用使人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所知,说说火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5、工业革命时代相比,现在又有什么新式的交通工具?(地铁、城市轻轨、磁悬浮列车、空中客车、航天飞机等。)
?展示】新式交通工具图片。
?思考】交通工具日新月异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改变生活)
?情境设置】a要给千里之外的b传达信息,在不同时代,他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古代:书信近代:电报
现代:电话,电子邮件
用上述的方式,b要多久才能收到?这说明了什么?(在古代用书信的方式送信可能要一两个月,在近代用电报可能要几个小时,而今天用电话、电子邮件是光的速度。)
?展示】书信、电报、电话电子邮件等图片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感受,讨论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物质生活方面:衣食住行用等。
社会生产方面:劳动工具、生产组织方式等。
精神生活方面:娱乐、学习、业余生活等。
生活中具体的进步,举例:
洗衣:手洗──半自动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
住房:茅草房──砖瓦房──现代大厦
收割:手工镰刀──小型收割机器──大型联合收割机
?总结】人类的生活与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作业
完成调查报告──从__________看社会的进步。
三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⑵、了解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⑶、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心灵;
⑵、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3、德育目标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4、生态目标
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课件: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2、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