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它们指导着课堂活动的整体设计和课程的方向,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会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以个性化地调整教学方法,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猴子音乐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猴子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幽默。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图片两张
1、一张大床
2、小猴子躺在医院里的'图片
3、猴子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1、熟悉歌词,朗读歌词。
(1)出示图片一和一只小猴子,提问:“是谁呀?”“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它们在哪儿呢?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三只小猴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范唱歌曲,并操作教具,并在每段后提问:“现在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提问:“小猴子在床上跳,他们怎么样啦?”“妈妈见到了,她心里有什么感觉?”“着急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和妈妈一起来喊一喊小猴子。”(3)教师操作教具,师幼共同跟琴声朗诵歌词。
2、幼儿学唱曲。
(1)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歌曲中有一句话很长,你们有没有发现?”
(2)幼儿一边玩手指游戏,一边唱歌。“现在,我们的手指就是小猴子,这是几只猴子?“(三只)“那两只是什么样的?一只呢?”
(3)将手和腿变成猴子,一边唱一边玩身体游戏。“我们身上也有小猴子,快找一找,在哪儿呢?”幼儿边游戏边演唱
(4)教师演唱歌曲的第四段。演唱到:“……床上床下都找不到”,提问:“咦,小猴子到哪儿去啦?”(出示图片二)演唱:“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提问:“小猴子没有听妈妈的话,结果怎么样啦?”
3、玩音乐游戏。
(1)幼儿都变成小猴子和教师一起做游戏。师幼游戏,随音乐“猴子”摔倒在地,提问:“你摔到哪儿啦?”
(2)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幼儿一起送“小猴子”去医院,结束活动。
小结:我们要听妈妈的话,可不能像这三只猴子一样,在床上乱蹦乱跳呀!“那我们赶快把受伤的小猴子送到医院去吧。”
小猴子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三只、猴子妈妈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个别: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小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五、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附歌曲《三只猴子》
6 3 3 3 4 | 3 2 2 ——| 5 2 2 2 2 2 3 |
三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两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一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他 的. 头 上
你 看 床 上 静 悄 悄, 猴 子们 不知 跑到
2 1 1 1 1 ——| 6 3 3 3 4 | 3 2 2 ——|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哪 儿 去 了, 床 上 床 下 都 找 不 到,
5 5 5 5 | 3 1 2 1 1 ——|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他们躺在医院 不能 动 了。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猴子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谱能理解记住歌词,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表现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2.感知歌曲中数量的递增递减,体验游戏化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五只形态不同猴子的图片, 森林背景的`挂图等。
活动过程:
一、运用图谱进行范唱,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边出示图谱边范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记住歌词。
师:歌曲里唱了几只猴子?(五只)
师:猴子们在做什么?(爬到树上吃香蕉)
师:猴子是怎么怎么爬树的?(一只一只来的)
2.结合图谱,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感知歌曲中5 以内数量的递增递减。
师:树上的猴子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猴子又是怎么掉下去的? (一只一只掉下去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第一段小猴子要爬到树上吃香甜的香蕉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欢快,跳跃)
师:第二段小猴子从树上摔了下来,好疼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我们应 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悲伤,低沉, 缓慢)
三、引导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