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及时调整教案,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音乐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2、 知道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
重点:做个讲卫生小朋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做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听赏歌曲,了解歌名:
1、教师弹唱歌曲两遍。——“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内容?”
1、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用节奏语言复述幼儿回答的内容。
二、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用节奏语言的方式教幼儿学念歌词,并指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
2、 幼儿分句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要注意停顿。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
1、 集体完整演唱,教师根据幼儿演唱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2、幼儿分小组两个声部练习演唱。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中班音乐教案篇2
目的要求: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手掌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吗?你的小手是不是好兄弟啊?今天有一双小小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表演动作。(提问)师:
1、你觉得他们是好兄弟吗?
2、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兄弟?
3、他们在干什么?
4、让我们一起听听歌曲的`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三、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表演动作。
1 、 你听到儿歌中的小兄弟是怎样互相帮忙的。
2、 请幼儿跟着儿歌一边做动作一边轻声跟读。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儿歌并表演动作.
五、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歌曲《油漆工》,学生可以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表情唱歌。
2、学生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培养学生的初步团队合作能力。
3、为歌曲创作动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在编辑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要点:
有情感的歌曲。
难点:
用乐器伴奏歌曲。
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帽子。
过程:
一、热情导入:
1、导入:上课前放松,一起玩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超模秀。
2、游戏要求:让同学边听节奏边观察老师拍节奏的动作,模仿它。
3、教师分别拍x0x0和xxx0—学生模仿。教师要注意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拍节奏的动作和拍节奏时的强弱规律。
4、请同学看黑板:第一组拍x0x02次,第二组拍xxx—x0—2次,我们比哪组最齐全。
二、寓教于乐:
1、导入: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好的音乐。我希望你们用我们刚拍的节奏伴奏。
2、教师播放歌曲伴奏,与学生一起伴奏。
3、刚才老师听说有些同学唱这首歌,你知道歌的名字吗?谁想给大家唱歌?(唱歌后请同学评价)
4、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小粉刷工匠的歌吧!
5、请同学小声跟着老师唱歌的歌词。(教师展示歌曲电影)
6、唱唱一首歌。请问老师唱歌时的的和的字是怎么唱的?
7、请唱歌,注意的和的发音。
8、歌曲处理:
1)导言:现在我们的同学已经唱歌了。为了让大家唱得更好,我们一句一句地唱歌。
2)首先,让我们看看第一句话:我是油漆工。油漆能力怎么样?(强)请边唱边动。那个小油漆工的心情怎么样?用骄傲的心情一边动作一边唱第一句话。
3)听了你们的歌,老师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画匠的骄傲。现在让我们看看第二句话:我想把那栋新房子刷得很漂亮。请考虑一下。油漆工人把房子刷得很漂亮怎么样?那位老师听说你们唱得不漂亮,请边唱边动。
4)你们唱得很漂亮!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想象一下小画家在涂房子的过程中鼻子变成了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为了突出油漆工的鼻子,我们的声音怎么样?(强)我们唱第三句时,为了突出第四句中的小鼻子,我们的声音是弱还是强?(弱)我们现在唱歌,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5)你们唱得很好,老师也想唱,现在请仔细听老师唱的和你们有什么区别?(老师唱啊,我的鼻子的时候慢慢处理)
反省:
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看图说:我能做什么?然后唱歌,演奏。巧妙的怀疑给学生带来了极高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主体的参与意识,形成了的整合。学生可以根据原来的音乐,用旋律,把自己平时做的事和做的事做成歌词唱。满足一年级孩子表现良好的心理特征,在玩耍中完成这个环节的同时,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我忽视了他们只是一年级学生,整首歌很难编辑,学生很快就没有兴趣了。
最后感觉整个课程缺一条主线。应围绕手或劳动最光荣开展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篇4
设计思路:
?魔盘》这首音乐结构变化鲜明,经过剪接后,前段的音乐在旋律上层层递进,节奏相对稳定;后段音乐节奏突然加快,紧张、刺激,旋律活泼、有趣,非常适合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结合音乐,我设计了“猫和老鼠”的故事情境,使音乐和故事较好地匹配起来。因为猫和老鼠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从而让幼儿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老鼠的走、停、跑。
2、努力在音乐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
3、克制地根据音乐和故事情境参与表演游戏:轻走、快停、跑动时不碰撞或推搡他人。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猫和小老鼠头饰各一个。
2、供幼儿游戏用的“香肠”教具、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了解游戏背景
师:我是一只小老鼠,这是我最爱吃的香肠。我以前有很多,可是被那只总爱欺负我的猫抢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拿回来一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拿回来的吗?
那天,小猫在家里走来走去的看着香肠。我悄悄的跟在他身后,小猫刚一转身,我就停下躲好;他走来走去,我就跟着他悄悄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趁小猫不注意,我急忙跑过去抓起香肠迅速跑回了家。
2、熟悉游戏音乐
完整听音乐后提问:你听见了什么声音?你会怎么办?什么时候要拿起香肠迅速跑回家?
3、通过手指游戏熟悉游戏情节
(1)教师哼唱旋律带幼儿玩手指游戏。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手指游戏。
4、示范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角色。
(1)教师完整随音乐示范。
(2)幼儿学习。
5、幼儿游戏。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随机、适时指导。
6、改变游戏情境,提高游戏趣味性。
师:这次我们要先经过一片小树林、再经过一个小山坡、然后过草丛、最后来到小猫家里经过一面墙才能拿回香肠呢。
(1)引导幼儿做出不同躲的动作。
(2)部分幼儿游戏。
(3)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
7、结束。
师:我们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美味吧!
中班音乐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五只猴子吃香蕉》是一首趣味性强、节奏明朗的歌曲,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平常对于手指游戏《荡秋千》很熟悉对于可爱的猴子形象也非常喜欢。歌曲的内容也很适合孩子们进行表演,在学唱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唱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本班幼儿特别好动喜欢模仿,听到喜欢的旋律会不自觉的哼唱起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所以我将本次活动定位在歌唱领域来进行开展。在教学活动时,我主要通过图片教学法、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曲内容,在感受不同乐段表现的不同情绪的基础上用歌唱的形式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歌曲风格。
?指南》中明确指出感知理解歌词的曲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