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6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Monody 教学文档

教案通常包括了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理念,教案的灵活性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6篇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若,则有,当且仅当a=b时,。

[问]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例题教学,学生能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能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审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不等式.

例题?? 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

解:设累计购物x元,根据题意得

(1)当0 < x≤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2)当50< x≤10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

(3)当x > 100时,到甲商场的花费为100+0.9(x-100) , 到乙商场的花费为50+0.95(x-50)则

50+0.95(x-50) > 100+0.9(x-100),解之得x >150

50+0.95(x-50) < 100+0.9(x-100),解之得x < 150

50+0.95(x-50) = 100+0.9(x-100),?? 解之得x = 150

答:当0 < x≤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当50< x≤10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x>150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当100 < x <15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x=1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变式练习? 学校为解决部分学生的午餐问题,联系了两家快餐公司,两家公司的报价、质量和服务承诺都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问:选择哪家公司较好?

解:设购买午餐x份,每份报价为“1”,根据题意得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答:当x>时,选乙公司较好;当0 < x <时,选甲公司较好;当x=时,两公司实际收费相同。

作业

1、某商店5月1号举行促销优惠活动,当天到该商店购买商品有两种,一:用168元购买会员卡成为会员后,凭会员卡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8折优惠;二:若不购买会员卡,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9.5折优惠。已知小敏5月1日前不是该商店的会员。请帮小敏算一算,采用哪种更合算?

2、某单位计划10月份组织员工到杭州旅游,人数估计在10~25之间。甲乙两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杭州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元。该单位联系时,甲旅行社表

...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