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和大雨教案6篇

时间:2023-10-11 作者:loser 教学文档

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雨和大雨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雨和大雨教案6篇

小雨和大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的情景。

2、 进一步感受与关注夏天雨的变化。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旋律及节奏的变化,能较大胆地进行表现

活动难点:

理解音乐的强拍,尝试用动作及乐器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 引导观察夏天多变的天气,积累有关雷雨的经验

2、 ppt课件

3、 乐器(幼儿收集的会发声音的材料及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开始部分)

1、复习歌曲

2、(雨声)什么声音?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乐曲,感知表现

(一)完整欣赏,感知节奏的变化

(1)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较大胆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分段欣赏

欣赏小雨,表现节奏

1、小雨的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小雨听上去是---)

2、听音乐踩雨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3、谁也喜欢小雨点?

欣赏大雨,表现情景

看!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1、边听音乐边表现(表现大雨时的生活情景)

为什么听到这个音乐会跑得这么快?

2、在雨中跑的时候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真的有雷声吗?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三)重点欣赏雷声,感知理解强音

1、欣赏感受雷声

音乐里的雷声听上去是怎么样的?

2、用动作表现雷来了(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3、用乐器表现(进一步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告诉老师什么地方打雷了,我可以躲一躲,什么地方不能躲呢?(结合安全)

四、结束部分

歌表演:小雨伞

小雨和大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力摇和轻摇沙筒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沙筒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沙筒,使其不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自制沙筒。

2.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

1.教师: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并用动作来表现。)(哗啦——哗——啦——)

2.教师:小雨又是怎样的呢?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手部动作来表现。)(滴——滴——嗒——嗒——滴——滴——嗒——嗒)(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大雨小雨》。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4.教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5.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大雨、小雨的声音,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6.教师再次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的节奏。

(三)教师出示沙筒,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教师: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沙筒,全体幼儿讲述名称。

2.教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呢?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沙筒。

3.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小节是不演奏的,只有在“哗啦哗啦”时才演奏。

4.教师演唱带领幼儿练习在“哗啦哗啦”处演奏沙筒。

5.同样方法学习小雨的演奏。

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个小节不演奏,只有在“滴滴嗒嗒,滴滴嗒嗒”处轻摇沙筒。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

(五)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活动延伸:

1.将沙筒等放在音乐角里,并提供音乐磁带,满足幼儿听音乐演奏的需要。

2.开展语言活动或戏剧表演,讲述《大雨小雨》的故事,并用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小雨和大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图谱、表示大雨小雨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声效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下雨时的声音,我们来听一听。

师:雨落下时的声真好听,你们刚才听到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学习歌曲。

1.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大雨和小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听!(教师清唱,提问)

师:你刚刚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摆图谱)

2.师:老师刚刚唱的和小朋友说的一样吗?再听老师唱一遍。

(调整图谱)

3.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跟着琴唱一遍。(师幼一起唱)

4.师:我们刚刚在唱大雨和小雨时有什么不一样?

(唱大雨时重重的,而唱小雨时却轻轻的)(师幼听钢琴唱一遍)

5.师:谁能用动作来模仿下大雨和下小雨?

(大雨拍手,小雨拍腿)

师:我们来把动作也一起加进去。(师幼再次演唱)

6.分角色对唱。 (1)老师当大雨、小朋友当小雨。

(2)男孩、女孩分组表演歌曲。

7.游戏。

师:你的雨最后会落到哪里?最后一句结束时摆一个造型。

三、延伸。

师:你们喜欢下雨吗,我们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唱大雨时我们换成笑哈哈,小雨换成笑嘻嘻。

小雨和大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打击乐的快乐。

2、尝试用沙罐强弱节奏表现大雨和小雨。

3、能根据教师提示按节奏演奏乐曲。

活动准备

?大雨和小雨》音乐、沙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入室:幼儿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入室。

二、复习歌曲。

——“小朋友们见过下雨吗?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模拟出下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和声音。(哗啦啦、淅沥沥)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复习演唱歌曲。

——教师提示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声音演唱大雨和小雨部分。

——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如大力拍手表示大雨,轻轻碰手指表示小雨等。

三、打击乐游戏。

1、尝试用沙罐演奏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出示沙罐)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沙罐)

——教师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演奏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声音。(大雨时摇大力点,小雨时摇小力点;或者连续摇表示大雨,一下一下摇表示小雨等)

——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摇沙罐的动作。

——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用沙罐进行伴奏。

——播放音乐,幼儿用沙罐进行伴奏。

2、分组演奏: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并在教师的提示下合作演奏。

活动应变

1、本次活动可以选在幼儿观察了下雨天之后进行,让幼儿感受下雨的声音,更有助于幼儿理解、表现歌曲。

2、沙罐可以改用沙锤、铃鼓等乐器。

活动延伸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歌曲。

2、开展美术活动:用水粉绘画大雨和小雨。

区角活动

表演区:投放沙罐、音乐,鼓励幼儿演奏和表演。

环境创设

将幼儿绘画的大雨和小雨作品展示出来。

家园同步

1、鼓励幼儿用家里的乐器玩具或物品(如筷子敲铁罐)等进行演奏游戏。

2、请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玩杯子打击乐游戏:在几个杯子里装入不一样量的水,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击打出不同的节奏和声音。

随机

当下雨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体验用歌曲的方式来表达下雨的心情。

小雨和大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

...
《小雨和大雨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