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Iraqis 教学文档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社交发展,以培养全面的个体,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

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同学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同学交流自身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出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同学列出除法算式:12÷3。

2、研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假如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研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同学说一说研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同学研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同学列出算式。

(2)请同学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同学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同学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同学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同学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同学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同学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同学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同学,让同学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同学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同学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研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生:加法计算2+2+2+2+2+2+2=14(次)

生:乘法计算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或5×2=10(个)

板书:5+510

2×5=10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

板书:5+510+515

3×5=15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5×4=20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结果,指名回答)

生:算式的得数是连续加5的。

生:算式里都有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规律:是5、10、15、20、25来排列的。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

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

2、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

“一五得五”,伸一只手

“二五一十”,伸两只手

“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

………………

3、做一做课本练习3、4、7、8题,并指名对答案

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3

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只有经历“从头到尾”的探究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因此,本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再进一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如果不用分一分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算出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学生交流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后,重点指出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更加简便准确,让学生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去解决例2,加深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方法的理解。

2.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求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照直观图写出3×( )=12,通过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弄清题意,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猴妈妈可以给几只小猴分桃?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3)小组合作,交流分的方法并列出除法算式。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12÷3的商是多少。

(2)小组合作,探究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预设

生1:用12依次减3,4次正好减完。

生2:1只小猴分3个,2只小猴分6个……依次累加,4只小猴正好分12个。

生3:12÷3等于几,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因为3乘4得12,所以12里面有4个3。

3.揭示课题: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尤其是第三种方法,想3乘几得12,可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解决,更加简便准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引导探究,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并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6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